编者按:《民法典》内容浩繁,体系庞大,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近一年来,许多重要的民事法律概念为人们所认知,许多重要的权利关系提升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App索要多余个人信息的侵权性,高楼抛物产生的连带责任,自主参与风险活动的风险自担等等,都从法律观念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理清了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提高了社会的法治化程度。
早在《民法典》草案阶段,无讼“民法典名家谈”栏目就已经推出了对《民法典》(草案)解读的系列讲座。接下来,我们将对《民法典》相关讲座按编分期回顾,今天要盘点的是——总则编。
总则:无犯意则无犯人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也是《民法典》的总纲。纲举目张,总则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具有承载民法基本价值的内在品格和作为一般性规定的外在形式的双重特点。而后续各分编均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民事制度作出具体规定。可以说,总则是学好民法典最初的一步。
▌王轶:民法典的变与不变(点击标题查看)
2020年无讼“律师战‘疫’公益培训”,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的讲座为始。王轶教授曾全程参与民法典编纂相关工作。在直播分享中,他以民法问题与纯粹民法学问题的理论、民法价值判断的实体性论证规则的理论、利益类型与规范配置的理论作为工具,分析了民法典草案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精彩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他长于抽象思辨、精准书面语式表达的魅力。
▌尹田:民法法典化的意义及法典化后的法律适用(点击标题查看)
民法法典化的意义何在、不同的法条适用之间的关联性在哪、应如何更好的适用这些法条?
本期课程中,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田老师,尹田老师曾长期负笈法国,对《法国民法典》有极为深刻的研究,将立足世界民法典的发展,以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从法典化的意义及其法律适用角度,深度解读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
▌于飞: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体系与裁判适用(点击标题查看)
不同历史时期制订的法律,指导思想不同,粗细程度不同,使得单行法从原则到技术上都有许多协调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飞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体系与裁判适用”为分享主题,解锁民法典的那些事儿。
▌孙宪忠:民法典编纂的体系性和科学逻辑(点击标题查看)
民法典的编纂结构和体例一直是立法过程中的讨论焦点,从立法技术到基本构造、编排体例甚至具体制度,都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领域的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老师从民法 “法典”一词的法理和实践意义角度出发,通过对体系性逻辑下的共同性规则、一般性条款和但书规则以及财产权利立法、区分原则的应用方面做深度解读,引发听众对民法体系化的逻辑性思考。
【相关讲座】
(以下内容均可点击标题查看)
薛军:当我们说民法典,我们是在说什么——关于中国民法典的若干问答
责编:邓珂玮
排版: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