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诉讼有风险,实施须谨慎。如果说风险就是不确定性,那么诉讼就是克服不确定性,实现利益最大化。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案件处理过程步骤完整,思路清晰,取得最好效果呢?风险管理的思路贯穿了要件诉讼九步法。
一、要件诉讼九步法相关步骤
1. 发现案件事实
2. 寻找请求基础
3. 划分法律要件
4. 整理要件事实
5. 证明要件事实
6. 论证要件事实
7. 排查诉讼争点
8. 合理制定方案
9. 精准实施方案
具体分步介绍如下:
第一步,发现案件事实
按照侦探家的角色,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据收集分析,形成合理可信的生活事实。
第二步,寻找请求权基础
运用法律关系九步法,逐一查找可能的请求权基础。
第三步,划分法律要件
将请求权基础划分为法律要件。
第四步,整理要件事实
把请求权产生事由的具体构成要件一一分解出来,按照构成要件逐一检索比对本案的具体事实,确保具有实质性的具体事实能够和构成要件一一对应,满足要件事实实质性、完整性的要求。
第五步,证明要件事实
根据整理的要件事实有的放矢地补充完善证据,构建证明体系,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要求,满足要件事实真实性要求。
第六步,论证要件事实
根据证明的要件事实,有针对性地说理论证,对事实和法律之间的落差通过解释性的操作予以弥补,直至能将具体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严丝合缝地连接起来,满足要件事实符合性要求。
第七步,排查诉讼争点
根据被告的否定和抗辩来分析诉讼可能的争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请求的风险,找出抗辩的风险。
第八步,科学制定方案
根据前述风险的排查,对请求权方案进行SWOT分析,选择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方案。
第九步,精准实施方案
起诉状:要件事实的故事模型。
开庭陈述: “案由+诉讼请求”的3分钟简述模式。
法庭调查:要件事实的真实性攻防模式。
法庭辩论:要件事实的符合性攻防模式。
总结发言:消除己方风险,找出对方风险。
二、当事人的败诉风险
(一)法的客观性
诉讼是据法实现自己的请求。法的规范性决定了其客观性,当事人的请求是否满足客观的法,拥有四个客观的标准。
➫ 划分法律要件:请求权基础具有客观的要件,每个要件具有客观的含义,不因个案而影响。当事人具有是否正确理解其含义的风险。
➫ 整理要件事实:事实主张需要和要件一一对应,不能缺失。当事人的主张有不具备实质性的风险,还有缺失实质性主张的完整性风险。
➫ 证明要件事实:争议的事实主张需要达到客观的证明标准。
➫ 论证要件事实:证明的事实能涵摄到构成要件之下,这种涵摄不是随意的判断,需要经由理性的论证,达到可理解可检验的程度。这就是符合性风险。
(二)败诉风险:不同的机制和相同的区域
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当事人的败诉风险,这个客观范围是由法律要件来划定的。法律要件所划分的败诉风险不仅仅是证明责任,还有主张责任,论证责任,虽然发生作用的机制有区别,只有要件事实的真实性适用辩论主义,要件的客观性、要件事实的实质性、完整性、符合性适用法官知法,但它们对于当事人的败诉风险而言,所承受的客观范围都是一致的:无论是该要件根本不具有当事人所认为的那种含义;还是事实主张没有实质性,而必要的要件事实又没有主张;还是主张的要件事实没有得到证明;再或者是证明的要件事实的符合性没有得到证成,只要是这一要件没有实现从而法律规范不能适用、其诉讼请求便得不到支持的一方承担相应的败诉风险,是为法律规范不适用说。
在辩论主义模式下,当事人主张和证明要件事实的真实性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因为法官不能主动收集调查证据。法的客观性、实质性、完整性、符合性,虽然属于法官知法的范畴,但由于法官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理解不一,当事人还是有为自己利益提出相应意见的现实必要性,因为法官做出相反的法律判断,当事人就败诉了。他们和证明责任一样,引起责任不满足的问题点都是风险。
三、面向风险的行为实施
(一)通过行为消除风险
理性人一般属于风险厌恶型,不太喜欢不确定性。合理的方案总是需要管理风险,最大可能降低不确定性。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为了当事人的利益而工作,首先就需要有角色意识和角色策略,躬身入局,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考察当事人面对的负担,通过自己的努力先把负担卸除掉。在起诉答辩阶段,当事人对其要件事实进行主张;在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对其有争议的主张进行举证证明;在法庭辩论阶段,当事人对其证明的主张符合法律要件进行论证。
(二)固有的风险和显性的风险
诉讼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对方不答辩,缺席判决,原告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要求。整理要件事实、证明要件事实、论证要件事实是以客观标准来衡量自身的风险。排查诉讼争点则是考察对方的答辩造成的风险的显性化,风险是引起客观标准不满足的问题点,争点是双方争议的问题点,有效的争点应该指向风险点,否则就是无谓的争议。原来“制造争点”的说法改成“找出”,因为制造给人以凭空捏造的印象,找出则是将客观存在的风险点揭露出来。
四、合理制定方法
(一)风险分析工具—SWOT分析
一般来讲,当事人会希望律师对诉讼结果进行预测,判断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SWOT方法评估该诉讼方案。
SWOT分析具体定义:请求有strengths(优势)和weaknesses(劣势)的区别,被告的抗辩有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eats(威胁)的区别,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四个区域,以此来定性分析诉讼面临的风险级别和应采取的措施。
既然构成要件配置了双方的攻防武器,胜诉的可能性也就只能从构成要件的满足程度上进行计算。诉讼是双方的博弈,当然要考虑双方的满足程度。根据我们在SWOT方法中的介绍,我们对这种满足程度进行了定义:
1、请求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请求权基础的产生要件来讲,所有要件都得到满足才能得到支持。其中:
优势:无风险的要件事实定义为优势;
劣势:有风险的要件事实定义为劣势。
比如,在一般侵权诉讼中,过错是请求权的要件,过错能满足客观标准的就是优势,不能满足客观标准的就是劣势。
2、抗辩的机会和威胁
对于特定的请求权基础来讲,抗辩的事由和方向是多维的,我们需要尽可能查找可能的抗辩。但在具体的某一项抗辩上,只要存在一项风险,就足以化解一个抗辩。这样,我们把可能的抗辩分为机会和威胁。
机会:能够找出风险的抗辩定义为机会(原告视角,有机会能赢)
威胁:不能找出风险的抗辩定义为威胁。
比如,在刚才的一般过错侵权的请求之诉中,被告可能有两项抗辩,一项是正当防卫,一项是诉讼时效。其中,正当防卫能够找出风险,就是机会;诉讼时效不能找出风险,不能克服他的影响,就是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请求的优势和劣势逐一考察的是请求权基础的各个要件事实,抗辩的机会和威胁逐一考察的是针对此请求权基础可能的各种抗辩。

本表的分析同样坚持木桶原理,诉讼中的短板最有可能决定诉讼的成败。一旦落入不利的区域,整个诉讼方案的综合胜诉率即被拉低,必须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措施准备。
首先要观察是否属于WT区域,该区域请求有劣势,抗辩有威胁,比如,过错不能证明,诉讼时效抗辩还成立。这种情况需要考虑放弃该方案,寻求诉讼和解、调解等渠道。胜诉率最低。
第二要观察是否属于WO区域,该区域请求权基础有劣势,抗辩也无威胁,虽然不存在强有力的抗辩,但是原告总是负有首先的证明责任,这种情况就要进行风险决策。比如,过错不能证明,但是正当防卫和诉讼时效抗辩也不构成。
第三要观察是否属于ST制造区域,该区域请求无劣势,抗辩有威胁。比如,一般侵权四个构成要件都能满足,但是同样的,正当防卫或诉讼时效的构成要件能满足。这个区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双方针尖对麦芒,对抗比较激烈,时间、金钱、人力等成本投入较大,需要认真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胜诉率比第二区域高一些。
第四种情况是比较理想的SO制造区域,该区域请求无劣势,抗辩无威胁。一般侵权中四个构成要件都能满足,正当防卫或诉讼时效的构成要件不能满足。这属于最理想的情况,胜诉率最高。
上述的估计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法律有中间选项,事实有真伪不明,律师的经验、知识,法官的裁量、价值取向、现实的利益考量和其他裁判动机、双方的力量博弈等都有可能影响胜诉的概率,再科学的方法也无法给出唯一正确的解答。
(二)诉讼公式——成本收益分析
收入、成本、可能性总是处在一个平衡的情形中。我们肯定喜欢收入最高、成本最小、可能性最大的方案,但是现实中并不总是将所有的优点放在一种情形中,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大致的衡量公式,也就是诉讼公式。
诉讼收益=a×诉讼请求-不可转移成本
a是胜诉的概率,是通过SWOT估算出的结果。诉讼请求是你胜诉后可能得到的东西,成本是你为了诉讼所必需支出而不能转移的成本。
诉讼收益最大的方案显然就是最合理的方案。(有些请求不能转换为金钱,那就大致估摸着看,拒绝无理反驳)
无讼小编: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您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段清泉(原创投稿)
责编:邓珂玮
排版:梁萌
审核:赵润众 王雅玉 陈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