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各位法律人,您对人工智逐渐渗透法律界、司法圈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您认为人工智能会为传统法律行业带来何种改变?或是说,有哪些需要注意或者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法律人,您又将如何适应这一新时代的来临呢?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今晚我们聊聊:“如何看待及应对法律+人工智能新时代?”
无讼观察员/吴瑜
黄超宇 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
人工智能——法律人的挑战和机遇
AI作为当今最火的话题,充斥着各行各业,随着美国第一位AI律师的诞生,法律服务行业是否会受到AI的冲击?将受到如何的冲击?律师是否会失业?等问题随之产生。根据本人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理解,我认为AI是对传统律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律师服务的机遇。
1、自主化程度较低的法律服务工作,存在被AI取代的风险。
随着AI的发展,律师工作中自主化程度不高的工作,可能逐步被AI所代替。举个例子,法律检索工作,这是法律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也是律师工作中可能涉及最多的工作。但是做过检索的都知道,检索工作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漏项,万一少了什么规定没有检索出来,等待你的可能是老板、客户的痛斥。但是AI的检索能力远胜于律师本身,这种感觉就像互联网、计算机搜索引擎被广泛使用后,会发现搜索能力强的律师更能有效地工作。
2、AI也是律师的机遇。
但我认为AI并不可能完全取代律师或法律服务行业,首先法律服务行业除了机械地了解法条、政策外,含金量更高的是对法律规定、政策规定的解读,良好的法律解释能力是评判法律服务人员专业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我所说的自主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内容。此外,通过自己对法律法规的解释来帮助客户或者说服法官、当事人,也是法律服务人员的价值所在,这些工作目前来看还无法被AI所取代。
毕竟,法律服务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所谓的专业化,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被替代性较低上,能力越强的法律人员、工作自主化程度越高的法律人员,其工作被AI代替的可能性就越低,而且AI的推广还会让专业人员的工作显得更专业。
俞乾文 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
这个话题,私以为取决于人工智能能为法律所做的事情的深度和广度。我将其区分为工具的人工智能和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
前者依主要服务对象不同,存在面向法律人的工具和面向当事人的工具的分别。工具改变生产方式,能用则用,尤其是青年律师,本身也没有习惯的束缚。例如各种工伤、人身损害赔偿金额、利息、期间的计算,大数据报告的生成等等,使用工具确实能够实现事半而功数倍的效果,我的应对方案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对于面向当事人的工具,如 Legal Zoom 的法律文书业务,在特定法律文书的服务上已经能够实现和最理想的律师一样的效果,此时律师降格和机器竞争就没什么意义,如果注定一见杨过误终身,我选择永不相逢。
后者我能够预见的是融合法律、心理学、社会学、逻辑性以及其他一些列综合学科知识,有学习分析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一方面能够根据已有的裁判数据模拟出案件材料、法律事实和裁判意见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个案的初步预判。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每一个裁判者的言论、著作、裁判结果、日常行为习惯等等形成特殊的个体样本,将现有案件与个案法官的信息库相整合,给出修正后的预判结果。这种方式的预判在仲裁程序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将能够选择更加有利于己方的仲裁员。假以时日,这样的智能机器人问世,诉讼格局以及诉讼方式将发生颠覆。谁能够先拥有,谁将手握外挂,所向披靡。
肖云成 德衡律师集团合伙人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律师?
科技改变生活,我们已经从互联网时代逐渐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特别是随着谷歌Alpha Go的诞生,2016成为了人工智能元年。
人工智能是基于互联网沉淀的大数据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大数据,那么人工智能将成为无源之水。人工智能对于法律行业的改变,也是在利用如裁判文书、律师等司法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数据的不断深度学习和计算来达到提供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的目的,如无讼的法小淘。
当我们在探讨互联网+法律时,其实涉及到互联网自身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利用互联网改变法律行业两方面的问题。因此,现在我们探讨人工智能+法律时,同样也涉及到人工智能自身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利用人工智能改变法律行业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除了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对于法律行业的改变,还需要研究人工智能本身的法律问题,比如自动驾驶相关法律问题,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其被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都在于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所以,无论百度的无人汽车多么先进,其在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上路就属于违法。从这方面说,人工智能还是被人类所控制的。
对于人工智能,法律人关注最多的问题应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律师的问题即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变法律行业的问题。事实上,在英国伦敦进金融城确实已经发生这样的事,人工智能正在逐渐取代初级律师,甚至有人预测,在未来20年将会有39%的法律业岗位可能会被取代。但是,同时也有报道指出在评估了各行各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后,律师是最不容易被取代的行业。那么,这两者是否矛盾?答案是不矛盾,因为我们说的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初级律师但不可能取代高级律师,人工智能天生就缺少人类独有的创造性和同理心等特征,除非有天人工智能能够发展到如美剧《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一样,而那一天应该还非常遥远。因此,律师不必担心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应利用人工智能为法律服务并研究人工智能本身的法律问题。
金帅言 杭州凯通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如何看待及应对法律+人工智能新时代?
美剧《权利的游戏》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凛冬将至(The Winter Is Coming),很符合当下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潮给整体社会带来的氛围与环境。
环顾当下,我们的周身万物已经和智能网络密不可分,付款用支付宝、沟通用微信、查案例用无讼工具,甚至人工智能律师ROSS横空出世,相当大数量级的日常事务已经融化在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网络之中,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浩然到来,无法抵挡,而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熟练运用网络工具的人已经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不日将被淘汰。
智能时代给过去旧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形态带来了强力的变化和革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冲击,法律行业也终不能独善其身,也因此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唱衰唱荣,各有依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律从业者绝不会被人工智能淹没在历史浪潮里,而是会驾驭它、融合它、使用它,使其成为一把利剑,助我们披荆斩棘。原因如下:
其一,自成文法典出世以来,依附在法典基础上的法律工作者就应运而生,法律本身严肃古板没有生命,终究需要人去解释、运用、裁决,引导社会群体遵循公平公正,惩戒不法行为。只要有成文法在,就需要载体去激活它,而有能力激活它的有且只有人类;
其二,人类之所以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站在目前物种演化过程的顶点,靠的不是强大的体魄、健壮的身躯、完美的社会形态,而是对新旧事物的适应和驾驭能力。诚然,人工智能给我们过去的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因此敲开了新时代的大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机械性、重复性、劳力性的基础工作,但却无法取代核心性的、创造性、高阶性的智慧工作,这也是人与机械的根本区别。
科技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并让我们变得更有价值。
周湘茂 广州刑事律师
未来,与人工智能共舞
最近两年以来,我不断地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厉害之后,有时心里还是有点恐慌的。人工智能都那么能干了,而且还会不断进化升级,我们律师的生存空间和价值在哪里?毫无疑问,初级阶段的律师和只有初级技能的律师,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以后律师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
当然对具有高级技能的律师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己高效勤劳的得力助手,竞争力强于一般的执业初期的律师助理。这也意味着新执业律师在成长为具有高级技能的律师之前,将承受更漫长和更艰辛的执业初期。
另外,人工智能通过整理大数据,能够更好地帮助法官做到同案同判,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
人工智能势不可挡,庆幸的是,法律人以下几种能力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1.创新能力。不墨守成规,通过创新的方法方式创新规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影响庭审的能力、重组证据的能力,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因为机器人毕竟不是社会化的生物。2.交流沟通和与人类共情的能力。因为法律人和当事人、审判人员一样,能够深刻有效地领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状态、内心需求、情感需要,可以通过表情、声音、语气、用词、肢体语言等方式去有效沟通,引发共鸣,进而更好地说服司法人员和帮助当事人。3.构建顶层规则从而影响社会风尚的能力。人工智能能根据已有的法律和现有的材料对案件作出分析判断。但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发展需求的掌握能力,对整个社会良好善良风俗的把控能力,对热点事情做出不同判决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的判断能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胜任的。这些能力只有处在能力金字塔顶尖的法律人才具备。
下期话题:
各位法律人,即将年末,相信大家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都有不少收获,可能增长了新知识,可能获得了新资源,有可能做出了一些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大动作,当然,这一年的法律行业也瞬息万变,下一年也必将迎来新纪元。回顾这一年,您有什么收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下一年的自己有什么期待?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下期夜聊会主题:“2017法律人年末最强总结”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 tougao@wusongtech.com ) ,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