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腾飞 申毅博 广州法丞律师事务所
本文首发于无讼APP,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每个企业都会有很多合同,大的有投融资合同、收购并购合同、框架合作合同等,小的有日常业务合同、劳动合同、租房合同、办公用品购买合同、租赁合同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诉讼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很多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领导者们往往只关注合同管理的其中一部分,比如有些只重视签订合同的过程,履行时却忘记依据合同条款进行,将其扔在一边;有些重视合同签署前的谈判,至于合同文本上是否表达了谈好的要点却被忽略;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合同履行完了就没有用了,不再进行归档管理;甚至有的企业不签署合同,认为都是熟人,有口头约定就好了。正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对合同管理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者虽然重视了但没有细致到每一个环节,导致合同不但没有给企业创造利润,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纠纷,甚至产生诉讼。
所以,企业合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企业要全方面的对合同进行管理,发挥合同给企业带来利润、促进企业合规、反映企业动向的各种作用。
一、什么是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当事人双方或数方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虽不等于法律,但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管理主要是指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督和言理,是法学、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科学在组织实施合同中的具体运用。
简单的说,合同管理就是针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等流程的监控。同时,订立合同会涉及到双方的谈判,履行合同的过程,会涉及到第三人的问题,终止合同时可能会涉及到违约,违约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解或者是纠纷诉讼。
合同管理就是以合同为主线,辅以相关制度,统辖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行为,以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合同管理的目的
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利用合同进行欺骗也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仅2019年上半年,全国合同纠纷案件判决就有450000份左右,合同纠纷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
合同有效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防范合同风险、规范合同管理、维护合法权益也势必能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创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合同管理如果显著的提升,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并组织实施,可以一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垄断市场,获得较高经济利润。
三、合同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合同签约前的风险防范
在合同签订前,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资质调查是第一步。通过在签约前对签约对象进行资质与信誉等方面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合作对象的履约能力以及合同违约后的赔偿能力。当然对不同的签约对象,资质审查也不尽相同。根据签约对象的不同主要注意有以下几点:
(1)法人:审查营业执照、供货业绩、信誉状况、资质等级等情况;
(2)非法人单位:审查其是否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3)自然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4)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5)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6)其他:特殊行业的当事人,需审查对方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
对于现实中涉及最多的企业审查,我们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网站进行查询企业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税务登记证等等。注意企业注册地与实际生产经营地是否一致,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有无行政处罚信息。同时我们也可通过裁判文书网查询签约对象的涉诉问题,并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签约对象是否为被执行人或失信被执行人。
(二)合同签订中的风险防范
在合同签订中,我们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楚避免产生歧义。对于重要的合同条款,要仔细斟酌,最好是参考一些标准文本并结合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仅要审查文字的表述,还要审查条款的实质内容。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主体条款:严格合同主体的资质审查,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及履约能力。
(2)标的物条款:对于多规格标的物尤其要注意。我们在与客户协商的时候,要对各型号产品的具体规格、数量以及质量做出说明,同时详细了解客户的需要。避免供需之间出现差错。
(3)价格及付款条款: 应明确约定合同总金额,付款的时间,付款方式以及付款账户等。更需明确备注发票的开立问题。同时约定是否包括税款及不可预见费等。模棱两可的约定会给合作方找到拖延付款的理由。
(4)履行条款:对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作出明确约定,同时要考虑到履行地点涉及到风险的承担(所有权转移)此外如果货物送往本地,当明确约定送货地点,这关系到纠纷处理时法院的管辖;如果货物送往外地,则尽量不要写明,而应争取约定由本地法院管辖。此外,合同中应列明收货方的经办人的姓名。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经办人离开后,对方不承认收货的事实,给诉讼中的举证带来困难。施工企业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当对方更换新的经办人时,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授权委托书。
(5)违约责任条款: 如果合同由合作方草拟,则应当注意审查有无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和加重我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注意违约金的比例或金额。
(6)争议处理条款:约定诉讼管辖地,争取在我方所在地法院起诉。诉讼管辖地的约定要明确。约定管辖的法院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条约定,只有以下五个地方的法院可供当事人协议管辖: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但是不得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如果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条款要明确约定某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7)签字盖章:最后签字盖章问题更是十分重要。如果是企业法人,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单独亲笔签字。如果代理人签字并不加盖法人公章,需要签约授权委托书。遇到两页以上的合同,加盖骑缝章。
(三)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
企业与合同相对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约定并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原则上双方只需要按照合同约定严格执行即可。但是,合同的签订、履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订立一份好的合同只是合同交易的开始,控制好合同履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才是最重要的环节。注意合同对象是否有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部分履行,履行方式不当的履行方式。是否在适当时间和地点以适当方式履行适当标的。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相互配合,切实履行其所承担的义务,共同全面实现合同签订目的。
当然合同履行过程中,我们能做到的是我们严格履行合同,我们做不到的是对方也能够严格履行合同。因此,在对方违约行为发生时或可能发生违约之前,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正确的风险管理手段来避免或减少对方违约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要熟悉了解以下风险救济方式:
1、行使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第69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双务合同中,先履行方有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并在后履行方于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2、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双务合同中,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3、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双务合同中双方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相应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4、进行合同的变更
《合同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的变更,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尚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就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的行为。
5、合同的解除
合同解除,通俗地理解就是生效的合同在全面履行完毕之前,一方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双方的约定将已经存在的合同法律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后,原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可以解除合同。如果出现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依法行使法定解除权。
总体而言,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对企业管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企业合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势必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编辑/da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