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干货 | 法律适用的思维模式
段清泉 段清泉   2019-06-02

 

本文由作者投稿于无讼APP,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一、请求与抗辩思维

 

请求权基础规定了在哪些前提条件下,产生了对当事人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所以,法律适用者总是要考察请求权基础设定了哪些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在本案中是否得以满足,只有请求权基础的全部构成要件在具体案件中都得到满足,才能产生当事人的义务。由于构成要件是一般性的表达,有时候其含义并不明确,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定义,然后据此去检索考察本案的具体事实。本案的具体事实和抽象的构成要件比对的过程被称为归摄,也翻译为涵摄、归纳等,如果本案的具体事实满足法律的构成要件,则称为归入。具体事实全部归入构成要件才能产生请求权适用的法律效果。

 

对请求权基础得到适用的结论之后,还要进一步考察抗辩规范,只有排除了相应的抗辩规范,才能最终支持权利人的权利请求。抗辩规范的考察和请求权基础的考察相同。

 

 

形成之诉、确认之诉也适用这种考察思路,都是通过确认具体事实满足法律构成要件而得出法律效果应予适用的结论。

 

二、结合诉讼进展的法律适用思维

 

1、构成要件与证明责任、主张责任、举证责任、论证责任

 

法官判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将待定的案件事实涵摄归入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之下,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就支持当事人关于法律效果的请求。反之,就不予支持。所以,法律需要判决的是法律效果,但作为判断依据的却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因为法律效果也就是法律关系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存在是无法感知和判断的,只能通过相应的构成要件事实来判断。构成要件事实在现实中具体、特定、真实地存在,就成为法律效果应予实现的充足理由。所以,当事人所欲求的是法律效果,但是所要依据的确是构成要件。近代民法典的编撰,就充分考虑了这样的法律适用过程,围绕着民事权利的法律要件事实建构民法典,由此促成了民诉法上辩论主义的诞生和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革命。注[1]

 

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原告应当对请求权成立的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被告对抗辩规范的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主张责任:证明责任在辩论主义下的投影,就是主张责任,主张某种法律效果的,应该对其相连接的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进行主张。

 

举证责任:如果对事实问题发生争议,谁主张,谁举证。如果构成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按照证明责任进行裁判。

 

论证责任:注[2]如果对某一事实归入存疑,要求适用法律效果的一方就应该积极证成这种归入。

 

2、具体的应用流程

 

大致了解了案件事实之后,我们就要寻找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这些依据中,有些是支持原告起诉的,有些是被告用来反对原告的,作为其中一方的律师,需要站定立场,分清敌我。

 

1. 发现案件事实

2. 寻找法律依据

3. 划分法律要件

4. 整理要件事实

5. 证明要件事实

6. 论证要件事实

7. 排查诉讼争点

8. 合理制定方案

9. 精准实施方案

 

步骤如下图:

 

 

作为原告,胜诉的秘诀就是消除请求权基础的争点,使其全部满足;制造抗辩规范的争点,只要有其中一个环节存在争点,就能达到消解被告抗辩的效果。

 

3、作为法官方法的九步法

 

作为法官基本上也遵循了上述的步骤,只不过立场上更加中立而已。

 

要件审判九步法第一步就是固定权利请求,对当事人处分主义要求比较高,是德日民事诉讼的思维,对于我国当事人的法律素质、制度设计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邹碧华法官在固定权利请求中也讲到要对当事人不合理、不完整的权利请求进行释明,要求当事人更正、补充和完善。但是对当事人的释明在不了解大致的案情,没有根据案情找到可能的法条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实际的应用更类似要件诉讼九步法,也就是从大致的事实出发,法官主动找法,主动释明。

 

骆电法官民商事案件审判五段论与要件诉讼九步法的整体脉络均一致,骆电法官认为,从案件审理的逻辑过程来讲,主要有5个阶段:一是讲故事,二是理脉络,三是定焦点, 四是找法律,五是出结论(简称民商事案件审判五段论)。

 

讲故事,理脉络,定焦点对应要件诉讼九步法第一步,发现案件事实,通过时间轴、主线图梳理案件事实,然后分析案件痛点,围绕痛点寻找法律。骆电法官第五步出结论,按照三段论得出结论;在要件诉讼九步法则进一步细分为整理要件事实,证明要件事实,论证要件事实,看能否得出确定的结论。要件诉讼九步法第七步排查诉讼争点也可用于指导法官判案,如上图所示: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官裁定驳回起诉;

 

原告请求权基础存在争点的,法官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的请求权基础成立,被告的抗辩规范存在争点的,则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讲到,“评价者必须以生活事实为出发,查找可能适用的法条,然后以法条的构成要件为据,作裁剪取舍,作出陈述,以此进行证明和法律上的评价。”要件诉讼九步法的基本框架也可以用于法官审判,法律适用的规律性、形式性决定了方法是相通的,只不过立场和运用不同而已。

 

 

 

注[1] 江伟、肖建国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版,第3页。

注[2] 法官知法,论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主张责任、举证责任有着本质不同,具体内容见论证要件事实部分。
 

 

编辑/代重阳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