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无讼APP,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最近笔者接到用人单位需要一份答辩状的工作。案件事实:劳动者梁某因连续加班,梁某在上班时昏倒,造成颅内血肿,四肢张力不高,基本瘫痪。后申请工伤认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无法认定工伤、建议医保报销的盖章证明。后梁某自行找司法鉴定所按照工伤标准鉴定为7级伤残,以用人单位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被告方针对原告或者上诉人的诉请一种答复和辩驳,是向法院提供一种文书类型。在诉讼业务中民事答辩状写作十分重要,想要撰写一份好的民事答辩状,就有必要构建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借以此案撰写答辩状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答辩状的基本形式要求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的规定,答辩状应在收到起诉状或上诉状后15日内提出。虽然逾期提出甚至不提交对人民法院审理并无影响,但是从被告方角度,这是行使辩论权的重要途径及方式,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答辩状一般分为首部、正文、尾部及附项。首部主要包括1、标题,应当居中写明“民事答辩状”;2、答辩人的情况,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的相关身份信息;3、答辩缘由也可以写上,答辩人是基于什么案件进行答辩。正文包括答辩理由、答辩请求、列举证据等下文着重谈。尾部主要是致送法院名称、答辩人签字盖章及时间。附项主要是答辩状份数及证据目录。
二、审阅案卷资料
1、法院传票,上面有关于案号、案由、开庭时间,地点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称。以上述案件为例,就发现案由为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这个案由是指个人之间存在劳务关系的前提下,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活动自身受到伤害的,在提供劳务一方向接受劳务一方主张损害赔偿时,按照双方过错程度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请求权的规范基础为《民法总则》第120条及《侵权责任法》第35条等,显然与本案案情不符,采用这一案由是为了绕过劳动仲裁程序。
2、起诉状及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可以下双方是否为适格的诉讼主体,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第196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诉讼时效不仅适用于债权,对于未登记动产物权也是适用了。这是需要注意与关注的。具体到本案中就需要关注是否过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结合提供的证据材料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中断事由。
3、纠纷类型,有时候原告进行民事诉讼实际上是行政诉讼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反之。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答辩状中体现出来。就本案中而言,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认为是工伤情形,导致原告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个时候本应该提起行政诉讼进行维权,而原告错误的把目标指向用人单位,其实用人单位已经配合提起工伤申请了。如果认为用人单位有过错也不是原告诉讼请求中要求的支付工伤待遇问题。
三、答辩状正文内容安排
被告应当实事求是,既不要一味地强调对自己有利的情节,也不要隐瞒不利事实,以原告诉讼请求为目标,以本方证据为基础,寻找法律上依据。
1、程序问题,一般而言,先对案件中程序问题发表答辩,程序在诉讼中有其独立的价值。以上述案件来说:工伤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的规定适用范围。根据《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应当先仲裁后诉讼,所以本案在受理后应当驳回诉讼。对于案由选择问题,也应当提出,由于原告通过选择案由规避劳动仲裁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的规定,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结案时应当根据法庭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应变更案件的案由。
2、实体问题,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分析其请求权规范构成要件,我国的证据举证分配采用的是法律要件分类说,需要对原告的起诉状及证据材料进行分析。从消极方面:对于工伤申请不予认定的事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5条的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对不予受理不服,应当通过行政诉讼解决,而不是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对于工伤情形可以进行论证,原告身体受到伤害是否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15条及国务院的规定,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这样可以进一步证明用人单位无责任。从积极方面可以从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购买了工伤保险,在劳动者发生伤害后积极履行申请工伤行为等,进一步说明用人单位无过错。
3、答辩请求,答辩人在阐述答辩理由的基础上针对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向法院提出的请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一审民事答辩状为例主要有:要求法院裁定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要求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提出新的主张和要求,及追加第三人。对于存在反诉的建议另行提交民事反诉状。
四、注意事项
1、民事答辩状应当严格按照与客户确定的诉讼策略进行撰写,以使之服务于设定的争议解决目标。在充分分析了民事起诉状及证据材料的基础上,起草民事答辩状前,充分与客户进行沟通、交底与确认案件事实及证据原件情况,也顺便告知客户可能面临的风险,以控制诉讼结果预期。明确了客户目标后,我们应当对案件进行策略分析和趋势研判,确定实现目标的有效诉讼方案,多种诉讼方案进行比较,证据及法律适用上的区别。
2、关于文本的格式问题,起草过程中可以留意:事实是否存在含混笼统、繁简不当问题;有无自认对己方不利事实;是否存在法律观点上自相矛盾,导致无法自圆其说;文本中同一对象称呼要统一,最后整个格式排版需要美观,仿宋字体,小三字号等,让法官有阅读下去的欲望;文书起草完成后交由他人,交互检查比较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
编辑/daicy
注:
《劳动法》第79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法》第5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