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讲述:团队合作,这些技巧你需要掌握
无讼 王昊宇 王昊宇   2018-05-17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律师总是以专业的身份和面貌出现,纵有舌战群儒之姿态,不乏以一当百之魄力。精英感是律师给大众留下的深刻印象,每当脑海之中出现律师这个概念,几乎都是西装革履,对峙公堂,潇洒而又自信,满满的正义感。然而,一个好的律师一定不是孤军奋战,其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不仅是智囊团,更是法律能量的储存点。对于律师团队而言,如何协调好团队内的分工配合,也体现了团队负责律师的能力和价值。好的团队配合一定带来效率、精确打击甚至是品牌化的商业价值。那么,有什么团队合作的技巧可以帮助资源整合、内部结构优化?针对不同的团队成员,如何发掘各自的潜在价值和能力?在团队中,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配合团队产生更大的价值?本期夜聊会,看看法律人眼中的团队配合是如何操作的?

 

今晚我们聊聊:“团队合作,这些技巧你需要掌握”

 

无讼观察员/王昊宇

 

罗超 山西聚谦律师事务所

 

单打独斗,还是组建团队

 

我是处女座,生活上还是很大大咧咧的,但是对工作绝对地追求完美。我经常为了代理词中的某个词会在梦境里都不断思考。我必须说,我是个人执行力很强的人。而且,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认为律师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应该要有单打独斗的能力。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很多,甚至在很多同事眼里,我过于较真儿。

 

但是,随着案子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难度越来越大,真的渐渐发现有时候是需要很多思想的碰撞的,可能自己对一个诉讼案件都会出好几个诉讼方案,但是依然觉得不够完美。这个时候真的会需要一个团队来进行一种碰撞,可能一个人提出的并不是一个方案,而只是一个点,但是这个点恰有可能变成至关重要的案件亮点,可能直接造成审判结果的改变。

 

做律师做久了,会对很多案件有非常多宏观的把控性,但是,案情上的千姿百态,需要我们打破很多固有认知,去重塑一个模型,去将自己的办案观点打磨甚至敲碎重来。这个时候,不见得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保持一种不断前进的能力,同时学着利用团队的力量为客户也为自己交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杨阳 江苏中立信律所

 

从办案模式来看,大部分律师都希望做提成律师,自己的案源自己做,代理费的大部分进了自己的荷包,这样无疑可以实现案源利润的最大化。然而伴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快速扩张,法律服务领域逐渐细分,大客户综合需求与日俱增。


大状们纵使有高强的武艺,但一天也只有24小时可以支配,而且独行侠式的律师,也不可能像孙悟空一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遭遇知识盲区的尴尬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团队合作化。


团队化合作是律师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律师界的普遍共识。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排名在前的律师事务所无一例外都是团队化水平比较高的律所,正如一位加拿大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专家所言,“当律师事务所学会以团队方式运做后,他们就会繁荣。团队有利于平衡客户、雇员和律师的各项需求。”由此也不难看出,预测一个律所的业务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只需考察律所的团队合作情况便可得出答案。


对于如何实现团队化,需要考虑以下核心因素:


1、采取灵活多变的薪酬分配模式


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及能力层次的律师及律师助理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模式,团队成员意识到办案的质量直接其收入,那么他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天同律师事务所的蒋勇主任,采用发源于英国的律师事务所的“计点制”的薪酬分配模式“,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打造出了全国一流的法律服务团队。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有的老律师与实习律师之间的合作其实属于团队范畴,案源几乎都是老律师的,案件办理的大多数工作由实习律师和助理律师完成,老律师负责指导并把关。但这样的初级团队,也因当下不合理的薪酬分配模式,而随着实习律师拿到执业证而分崩离析。


2、树立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


团队文化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是推动律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文化的律师团队就像一支没有军旗的部队,无法凝聚人心,很容易失去战斗力。任何律所都应重视团队文化的建设,营造家一样温暖的氛围,凝聚人心,唤起每位律师的梦想和激情,让律师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团队和律所。在互相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各司其职,提高专业化法律服务的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打响团队服务品牌。比如有的律所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在工作之余搭建起更多的沟通桥梁,让团队成员更有凝聚力,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


3、建立合理的团队运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


团队运作不是简单的几个人搁在一起,更不是一个律师几个助理就称作团队,而是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号称的律师团队还不具备完善的运作机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无法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实现团队合作利益的最大化。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是团队发展的动力源泉。各团队成员根据客户状况和拟发展的方向等因素来定方向、定指标、定报酬方案,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突出整体协调发展,提高协作效率。


总之,团队运作是一个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更是一个律师事务所在将来更加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能够得以生存发展的主要应对措施。相信团队化运作的律所一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陆林林 江苏千树律师事务所

 

我眼中的团队合作


提到团队化合作,我想各位都不太陌生,在如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面对实务中法律问题的宽泛性,显然单打独斗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那么团队化合作就变的尤为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团队化合作的理解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知长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团队的目的是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团队负责人还是团队成员都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儿,团队建立之初需要善于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尽快的将自己的专业特长运用到实务中,同时还要解决上下衔接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到专业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团队中各人之间的沟通以及做事风格的磨合问题。


一般团队建立之初都可能会面临1+1<2的问题,这不仅是团队负责人统筹方面能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个人定位的不清晰所导致。所以知长是团队建立之初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个人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二、补短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团队也是一样,不存在永恒的团队,每个人做到知长的同时,应当学会补短。在发挥出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应当将空余的精力放在补短这件事上,学习团队中其他人的特长,将自己的短板逐渐填补起来。唯有此团队合作过程中才能达到即满足了客户的服务要求,也提高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唯有此才能将1+1>2发挥到最大。

 

赵晶 山东舜翔(枣庄)律师事务所

 

小议律师团队合作


传统观念认为,律师是一种单打独斗的自由职业,但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律师意识到团队化建设的必要性。作为舜翔团队中的一员,笔者深感律师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管理学概念上的团队,有其严格的外延和内涵,而要建立高效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律师团队,必须以共同的目标和理念作为导向,以团结协作作为根基,具备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方法,技能上互为补充。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应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案源稳定


律师是一种职业,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而后才有资本谋求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因此,稳定的案源对于执业律师来说尤其重要。团队化建设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案源的积累,要有经济根基,否则难以实现团队的正常运作。


二、资源共享


一个团队中,有头羊也有骨干,有老资历律师也有新入行律师。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的团队之所以比个人单打独斗更具优势的原因,在于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会根据成员各自拥有的资源统筹分配,以求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成员自身优势,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规范化建设


律师在为委托人做风险防控的同时,也应特别注意自身加强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而规范化的团队建设,能帮助律师把可能遇到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所谓规范化建设,既有团队内部管理上的规范化,也有整个办案流程,包括诉讼案件与非诉案件全部流程以及文书装订的规范化。这需要经过全员参与协商后明确出切合团队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而后予以实施。


团队化管理,团队化运营,是一个已在实践中形成共识的律所建设模式。个人汇集成团队,团队助力个人,二者相辅相成。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以诚相待,用心凝结在一起的团队,才具备真正志同道合的凝聚力,也才能共同在前进之路上越走越开阔。

 

莫燕雯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

 

浅析团队合作的经验


律师很多时候是需要合作的,因为我们的知识限制、视野限制,甚至因为经历案件的限制,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各自发挥所长,有互补才更有见识。


一、团队的领导者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有一位非常具有把控能力的领导者,因为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是分散的,每一位成员的能力、见识、擅长领域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领导者是能够全面了解成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组建团队,分配任务。


团队的领导者在处理某一方面事务时,也是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尤其是在法律领域,在很多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不仅仅是分配任务、分配成员工作这么简单,有时候还是需要把控事务的方向,尤其是在需要抉择,选取方案、策略的时候,领导者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每一位领导者更好地锻炼自身业务能力,法律在发展,学习不能停止。


其实,并非一件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领导者就是所以事务的领导者,这里的团队并非指律师事务所,领导者也不是独特指向的主任以及合伙人,而是在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把控全局的人,所以,只要自身能力过硬,在不同事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机会作为领导者存在,不断磨练,不断进步。


二、团队的螺丝钉


团队的领导者只有一个,其实领导与压力也是共存的,更多的是作为螺丝钉存在的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贡献对于一件事务的处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考虑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有计划地行事


笔者认为,作为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处理事务过程中都需要有一定计划,这里的计划特指个人的计划,并非团队的整体进程,因为每个人的工作是不同的,分工协作也需要有计划行事,按照自身的能力,速度,进展,制定合适自身的计划,同时,将计划进度与团队其他成员分享,也有助于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


2、充分的沟通交流


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绝不能流于形式,不是一次“开会”,一次微信群里形式上的沟通就可以完成的,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尤其是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和团队成员之间保持沟通与交流,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团队的意义也在于此,毕竟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哪怕是在某一领域比较有研究能力的团队成员,有时候也会受到思维局限,互相之间的沟通、讨论、分析,往往可以开拓思路,更加顺利的处理问题。但是,重点在于讨论的实质,不在于开会的形式。


3、互相学习


笔者认为,在团队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单单是因为知识的限制,其实还是为了能够拓展自己,互相学习的过程能够更快地成长。


笔者认为,进入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引领我们更快地成长,更加迅速的成为一名经验丰富、思维清晰的的好律师。

 

下期话题:

 

法律界有云:不怕当事人有法律问题,就怕当事人制造法律问题(查不到的,语出小编)。作为以服务被代理人为宗旨的律师,自己的被代理人不仅没有很好的配合的“法律服务”,反而甚至让诸如证据材料等落入敌手;或者明明没有法律依据支持,却无论如何都要争取“权益”,制造“胜诉”;又或者明明很小的一个纠纷,却一定要引入巨大的舆论势力来助阵,导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谓医者医人也,法律者医社会也,虽然法律人的使命是解决社会的纠纷,但是碰到了这种带不动的当事人队友,捉急又无奈的法律人该怎么办?没关系,集思广益,三个诸葛亮还顶一个臭皮匠呢(好像有点不对??),在夜聊会的炉边聚会这里,我们分享着最实用的策略,我们谈论着最精致的技巧。本期夜聊会,律师们,你们是如何对待法盲又难缠的当事人的呢?可以分享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从逻辑上推理合理的解决方式,又或者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沟通与倾听技巧,再或者有什么小编我想不到思考角度......

 

下期夜聊会主题:“如何对待法盲又难缠的当事人”

 

欢迎投稿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你可以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将你的心得感悟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 ,和70万法律小伙伴一同分享~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聊的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