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 | 7年法务亲历讲述:法务职业发展的思考与总结
李祎 李祎   2019-06-01

 

本文首发于无讼APP,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时间就像一把无情的杀猪刀,第一次听这句话是在大三暑假司考培训中刑法老师讲的,老师叫什么已经忘记了。当时还不是特别理解和能感受到这句话,不过觉得讲的有点直白,因此印象深刻。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写随笔还是沟通、思考,这句话冒出来的频次都特别高。作为一个从事法律工作7年有余的“老”法务;一个妈妈;一个刚换了一份工作2个月有余的“新人”;一个周六日还得抽空去上课的学生,多重身份和角色的演变及切换,其他角色与法务角色在时间上的竞争,使得我对于法务这份职业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法务真的是一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法不同,每年都会有各种新法颁布、修法、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等,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陈旧,从而直接导致法律意见的偏差甚至错误。除了法律本身的更新,现有的法律的适用也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遇见挑战、出现新的突破,需要紧跟司法实践变化、理论学术前言,才能适时恰当的出具更具有价值和合理的法律意见。比如当下的大数据时代,那么数据到底是什么,是否具有法律可保护的权利或者权益,以及应通过何种权力基础去保护等。此外,法务不仅要懂法,还要懂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及惯例,否则就如纸上谈兵。因包含不限于前述等原因,法务除了日常工作,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提升自己。时间对于法律人特别现实,真的是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节奏。


二、法务务必要善于思考总结


很多时候,沉浸于日常的大量的工作中无法自拔,长此以往下去会就会变得思考困难。看似每天大量的充实的工作,然而又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等企业法务,因为节奏快、业务量大、法务和业务一样都处于全速运转中,一份又一份的合同、一件又一件的法律意见,就如我个人刚入职上一家公司的第一个半年,年终总结审核了1200多份合同,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各种日常的法律事务,但是年终总结的时候,静下来梳理思考后,却很恐慌的发现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收获了什么。然后开始总结和梳理自己这半年做的事情,对事情进行分类,每个类别再分类,分析做的好的、不好的、需要改进的以及增加的法律服务项目等。一张思维导图下来,心情才逐渐开朗,然后规划后续要做的事情,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样,满身的冲劲儿。


思考总结,有日常工作的专项的总结,比如合同业务,从日常的合同审核中总结合同的类型,不同类型合同的特点,常见的纠纷等,这样才能将这类业务逐渐的细化最终了如指掌。大型项目的总结复盘尤为重要,从一个个的细节中跳出来,俯视、远观整个项目中的点点滴滴,收获及问题,经验及不足等。工作中遇到问题要不求甚解,可以就具体的问题展开专项的研究,和同行业大咖探讨,直至解决。而之后要对输入的内容,进行输出,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让我们所经历的,时间所赋予我们的,都有据可查,留下印记。


三、法务是有从业、发展方向的


1、专业类型划分


法务发展道路千万条,但不是每条都通往罗马。根据所在公司的不同,法务团队也许是一人或几人的小团队,也许是百人的大团队,不同的团队法务的分工细化程度会不同。根据具体情况有业务支持方向的BP法务,诉讼方向法务、合规方向法务、知识产权方向法务、股权方向法务等等专业法务,还是国际业务法务,不同法务真的是术业有专攻,此时就已经开始选择道路了,这也将成为日后继续走下去的方向,否则就如换行业一样,需要花费机会成本去踏上另外一条路。


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司的法务,以几人的小团队为主,这样专业化分工会较弱,而且其中很多方向日常中遇到的会很少,对企业来讲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不合适。那么在进入法务行业那一刻,就要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以及日后是如何规划的。比如做知识产权,那么在本单位工作以后的跳槽,行业内知识产权法务的需求情况,以及日后如果要做到经理、总监,如何补齐其他方向的短板等。即使是知识产权方向,也有的以专利为主,有的偏向于版权,各有侧重。


2、岗位的需求量


法务工作的方向,法务的需求量也是以业务支持为主,或者可以说“审合同”,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处理一些其他事务如工商、商标等,但以合同为主。如果入职之初是合同审核,这样做精细化、专业化之后跳槽的岗位需求也即“坑”会相对比较多,毕竟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一个“审合同的”。当然合同是法务的基础工作,也是公司日常经营的依据,普遍而重要。


3、行业划分


本轮换工作,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你过去的经历就是你将来的资本,作为游戏行业近4年的法务,本次换工作更新简历后,主要是游戏公司联系会比较多。而我尝试投递了几个其他行业的,其给出来的薪资待遇远低于我的预期,但是都石沉大海。这说明什么?我们大学毕业刚入社会时,择业的面儿很广,可以是需要法律从业者的很多的行业,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年龄的增长,后续的换工作,前一份工作的经验则至关重要,甚至比你当初毕业的时候是否学习的法律专业要重要的多。而要换到其他的相关性比较小的行业,如互联网文娱行业要跳槽到建筑工程行业,那相当于从头开始,甚至很多时候还被视为年纪大了可塑性比较差而被拒之门外。


因此,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并走下去,也很重要。不喜欢的行业,要做上大半辈子,是一种痛苦,而且估计成就也会比较差,因为彼此没有火花。

 

四、法务还应乐于分享沟通


曾经有人问过我,说你为什么自己知道的还喜欢让别人知道?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乐于将自己认识的优秀的人、自己知道的大家可能用到的内容、自己看到的好的文章等分享出来。我也喜欢在自己遇到问题时,向其他人请教,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说到底,个人认为大多数法务其实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尤其中小企业,要求法务的知识面儿从上市、融资,到知识产权、劳动纠纷、合同法以及公司法等等,看到这样的JD笔者通常都会羡慕这样的超级符合型人才的存在,然后自己望而却步。个人近几年一直主要研究版权和商标,但也是越学习越不安,有太多的需要去深入研究的点,列了一个待研究问题清单,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单越来越长,没有完成的越来越多,学海无涯。因而,行业间的交流和沟通,便成为一个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因为行业的不同,经历经验的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优势,应多和外部交流沟通,同时也可以避免坐井观天、闭门造车。


综上,个人认为一个优秀成功的法务,必然是一个保持学习、勤于思考总结、乐于分享以及选择了适合自己和喜爱的行业,并坚持努力的人。既然选择了做法务,便努力前行。既然选择了做法务,便要珍惜时间,让所有的经历,都留下坚实的印记。

 

 

编辑/代重阳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