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本文是对本书第三编庭前准备所做读书笔记。
三、出庭辩护开始书中要点
共6章,包括的内容为:律师的可信性;将委托人个性化;关于陪审团遴选的理论;开庭陈述的目标;故事法;快照。
(一)律师的可信性
1、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在你方当事人举证阶段,陈述你的个人信仰是完全不合适的。在道德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你应该更近一步,避免表现出邪恶的一面。但这并不禁止你实际上对你的委托人的主张持信任态度,也不禁止你以语言以外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
2、要当好一起案件的律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信你的案件。因为,肢体语言的真正作用是违背内心的感觉,如果你不知道你正在干什么,或者你怀疑你所做的事,再或者你担心泄露你的真实感觉,你的肢体和声音将背叛你,不管你如何努力去控制他们。
3、公平对待你的对手很重要,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是,举止得当的人让陪审团感到更自在,因而更有可能卓有成效的代理案件。这一点可以延伸更远,敌对情绪会使你表现的好像隐瞒了什么事情,这一信息将对你的可信性造成伤害。
4、遵守标准的法庭规则。引用你提交的文件的一部分,提交物证之前向对方展示,这些行为不仅看起来公开和适当,还让当事人没有机会提出反对意见——你企图不让他看证据就将它们提交给法庭。
5、避免不必要的反对,你的每一次反对,都伴随着一个风险,看起来,你企图对陪审团隐瞒一些重要的事实。
6、任何时候,不诚实的攻击被披露,攻击一方的处境比没有作出攻击之前更糟糕。
7、一个最危险的习惯是,对证人在交叉询问中回答的每一个问题作出“好”这样的回应,如果你那样做的话,那你的意思是“我已经听到了,也理解了”,然而,危险在于,一些陪审员可能将你的“好”的回应理解为“接受”的意思。
8、总结陈词是律师可信性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庭审部分,一个精心选择的类比有助于说服陪审团,如果类比以你的背景信息为基础,它可能会让人感觉可信,适当的类比很有用。如果你打算使用类比法,只要在总结陈词中用一两个就好了,这样做的原因是,隐喻和类比作用来得快,看起来是油腔滑调,因此会削弱而不是在增加你的可信度。另一个危险是阅读总结陈词,阅读一份辩护词或陈述,其问题之一是,它几乎无法再现你写这些话时的情绪。结果,给人的感觉是整个案件很虚假。阿尔伯斯告诉学生们:“当你想解释这些事实时,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你的评论来自一些你写下来的东西,我觉得你对自己说的话没有自信。”
9、最后,要在法官和律师群体中赢得严谨和诚实的名声,同时要让人觉得你熟知法律,这些名声价值连城。如果法官认为你是诚实和公正的,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这种信任感会以某种微妙的方式影响着陪审团。
(二)将委托人个性化
1、不要暗示某人在讲话中使用了肤浅的双重标准,相反,好的诉讼律师要对他代理的案件所处的社会环境敏感,并学会以不冒犯的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根据所代理的人的周围环境来选择称呼的正式程度。如,一般情况下可以叫委托人的全名来开始审判,而后叫简称。这种自然地递进方式有助于陪审团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他们渐渐熟悉了某人,而不是突然将这种熟悉感强加于他们。当你的委托人比你年长时,直呼他(或者她)的名可能是错误的做法。
2、告诉你的委托人以下规则:每次法官进出法庭时,完全起立;在遴选陪审团时,把你的椅子转个方向,正对着陪审团小组;如果在庭审期间你要告诉我什么,就写下来。窃窃私语看起来很奇怪,如果我们相互耳语的话,陪审团会认为我们是在捏造某些证言。回答问题时直接看着陪审员的眼睛,而不是你的眼睛,以避免看起来委托人想让你告诉他在怎么回答,而不只是为了从别的事物上寻求宽慰。
3、努力让你的委托人引人注目和衣着得体是值得的。另外,如果你相信你的委托人,那么你应该像长辈一样将胳膊放在他的肩膀上——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就像是在安抚被告,保护他免受错误的指控。
4、合理程度的证人个人背景知识都可以被提出来,因为能让陪审团了解向他们陈述的人,在法庭自由裁量的范围内,某些时候法官会允许当事人用更多的时间陈述这种背景信息。但个人信息如果演变成了怜悯的请求,这可能导致不利的后果。
(三)关于陪审团遴选的理论
1、律师在挑选陪审团,陪审团也在挑选律师。
2、成为可信任的领导者,只有陪审团理解了你说的话,他们才会信任你,认为你是诚实的、真诚的人,认为你不会向他们兜售诉讼账单。
3、你必须赢取你在法庭上的信用。陪审员认为法律一般是技术性和逻辑性的,是有违常识的,他们一到法庭,就对律师报以不信任的眼光,对法律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必须赢取可信性。方法是:被陪审团理解,最能阐明事实的律师会胜诉;不要像律师一样说话,你的话听起来越是技术性和模糊性,他们越是怀疑你的真诚,你必须抛下法律的框架,重新学会像一般人一样说话;不要像叫卖商一样,在陪审团还不知道你的案件之前,你就在那里自顾自地大书特书;不要逼迫陪审团承诺或答应,人们不喜欢在还不知道可选择的路径之前就被束手束脚;表现出真实和理性,不要试图粉饰你这一方的案件;表现得坦率、简洁、开放,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4、你是案件最重要的证人。你必须成为陪审团能够信任的引导者——否则陪审团不会相信你说的话,甚至不相信你传唤来的证人。
5、对你的案件进行一场栩栩如生的简介。你不能评论你的案件,你没有权利告诉陪审团你的观点,更别提叫他们形成怎样的看法。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与他们交流,然后决定(以这种或那种理论)谁更能让你担忧。
6、不要自己打自己嘴巴。不管你如何挑选陪审团,一定要确保你考虑了每一个人,感觉被忽视的陪审员不会对你有好脸色的。要进行以下行为:眼神接触;及时矫正对名字的发音;不要就陪审员出席的正当性做笔记;不要说“如果被选作陪审员”(此时传达的信息是,可能她还不能胜任此任,将由他来决定是否合格);不要迫使陪审团成员承诺遵守指示(毫无意义,只会惹得不耐烦);不要传达有关案件的潜在信息。
7、每个人都是有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虽然确实没有无偏私的陪审团,但是,只要为双方当事人保留排除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权利。
8、不要以为你能说服一名陪审员改变他的观点。学习陪审团的内心原则,不要改变他们的想法。
9、你不能从数字中推理。当你做了一个可靠的调查时,你可以自信地将这些数字适用于大的群体。但是群体越小,数字越不可靠。
10、要问,不要说;要听,不要讨论;要感觉,不要思考。提问,争取让每个人讲述一下他们的简单情况。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喜欢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同时,把你对案件的担忧讲给他们听,邀请他们作出回应,问问他们认为的案件的关键争点是什么?他们是否认为该地区诉讼太多?与其等到他们走到评议室将这些不好的想法写进裁决,不如现在就让他们说出来,你也好发现问题。鼓励他们使用“感觉”“反应”和“回应”这样的词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不要用“认为”“推理”或者“分析”这样的词,你希望与他们的感觉产生共鸣,而不是他们的理论解释。
11、力求简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做到简洁,利用调查问卷来加速这一遴选的过程。学会将陪审团看作整体,不要用同一个问题对每个人提问一遍,不要利用这一权利,在案件还没开始就进行评论,要知道在合理的时间限度内工作。
(四)开庭陈述的目标
1、如何开始开庭陈述和总结陈词不存在任何魔法引入语和结束语,实际上,你所听到的许多储备性短语都是弊大于利的。小心传统的样板文件。比如:(1)“这就是我们律师业所说的开庭陈述”,你没有必要告诉陪审团你将要开庭陈述了,通常的情况是法官在你站起来之前就已经宣布了。这样有表现优越感的嫌疑,它解释了不必解释的事情,还有可能暗示你的地位在陪审团这帮人以上。(2)“我所说的话不是证据”,你所说的话当然不是证据,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你要削减你的可信性,向陪审团暗示你的话不可信。他们更愿意倾听你的陈述,除非是让他们觉得他们不必这么做。(3)“这个开庭陈述就像拼图包装盒上的图案”,这是在使用一个类比解释不必解释的事情,可是这句话的关键是,这本是你向陪审团介绍案件的时候,而你在做别的事情,还不如这样开头:“我不太适应在公共场合发言……”
2、不要搜寻被每个案件都拿来用的魔法语言,想想目标的问题吧,以下是所有陈述开头的重要目标:理解、可靠性、认同、支持、冲击力。
3、理解。理解要求好的组织结构、简单的语言和连贯的表达——可能与你在法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不相符。所以呢,不要认为自己的职业需要模糊的术语和复杂的结构。把自己当做一名老师,你要积极关注的是有效地将一切事情表达清楚。如果你做到了,很自然你会借助于图标或者图片帮助展现发生的事情,在黑板上写下重要的点,或者通过悬挂投影仪的屏幕把这些东西展现给陪审团。
4、可靠性
(1)可靠性当然与理解一样重要,但是它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如果理解这一点做得好的话,那你就会利用第一步树立自己的可靠性信息来源形象。
(2)尽管法律不允许律师说出以下话语,但是从行为中就可以窥见这些信息:我已经研究了事实,知道了事实;我将传唤的证人会告诉你们事实;法律和基本的公正在我们这边。
(3)影响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如果你在说道你的委托人时,说我的委托人,你是在非个性化他,你传达的信息是,你不记得他的姓名,更别说清楚事实了。而当你说“我们所说的日期”“我们所说的地点”“我们所说的摩托车”(而不是直接说出日期、交出汽车的名字或指明地点)时,实际上你强化的观点是,你并不熟悉事实。
(4)你不能背诵事实,相反,背诵只能招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旦出错,一切都完了。比较好的做法是,列出一页纸的提纲和一两页纸的笔记,这样,如果你需要确证某些事实,拿起来看一眼。
(5)读出开庭陈述会削弱你的可信性。首先,写出来的内容和说出来的内容效果是不同的。写和说的措辞以及语言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当读出写的东西时,听起来会很奇怪。此外,写的时候与说的时候情绪是不一样的话,如果词不达意的话,结果就是听起来不真诚。与其对着陪审团读出陈述,不如对提纲上的一两个词磕磕绊绊。
5、认同
(1)只要你的开庭陈述通过了相关性测试,谈论事实的方式引起陪审团自己将自己置身于委托人的立场,没什么不妥。但是不能直接吁请情感,因为法庭制定了一个机械性的规则:明确要求陪审团想象自己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伤害,就是吁请激情和偏见的行为。
(2)有些方面相似的人生经历将我们连接起来,所以,细节事实——熟悉的、普通的细节事实构成了现实的图景——有助于强化认同的纽带。
(3)如果代理的是一家公司——一个没有血脉传承的法律实体,如何才能将一家公司个性化呢?选择恰当的个人代表。一个好的个人代表并不是仅仅解释公司的境地,如果是一起金融欺诈案,你要选一个没有不良声誉的表达能力强的高级会计师,如果说是劳动纠纷案件,就考虑挑选有同情心的人事经理。表明你代理的公司有多么的关爱人。
6、支持。找出那些使陪审团偏向案件某一方的因素,认同当事人是其中之一,但是不是全部。陪审员自然想匡扶正义,请求司法的处理不如画一幅不公正的图景,后者更具有说服力。不是“看到我们有多好”占上风,相反,“看看他们做了什么”才能促使陪审团选择立场。
7、冲击力
(1)要留下持久的印象,方法之一就是危机开场白,每个案件都有某种危机,如果没有的话,就不成其为案件了。危机是情感线索,将陪审团推向事实一边,一系列的画面组织起来就构成了整个不正义的因素,而危机就是其中一个画面。
(2)一个好的主题是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方法,最好的主题不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还能有助于陪审团从正确的角度了解整个案件。开庭陈述中的主题在总结陈词中重现,从而阐明观点。
(五)故事法
1、卓有成效和引起共鸣的交流,这是说故事的艺术的基本要求。一个好的故事就是将一系列事件整合成扣人心弦的事实,而这些事件自身则长时间以来及其复杂。一个好的故事就像一个打磨得很好的笑话——简洁有力、印象深刻、琅琅上口,你不可能不记住它。
2、很多律师没有掌握以下两个事实:(1)运用法律并不是法学院的考试,引用所有裁决、作所有评论并不会给你加分,胜诉不是靠连续重击得来的。正如格底斯堡的林肯所表明的,长篇大论并不是给人影响深刻的。(2)故事是整个法律程序的核心所在,开庭陈述、主询问、交叉询问和总结陈词都是故事,动议、申请和申诉也是故事,每一个评论都是故事,每一个律师都是故事的讲述者。
3、故事比单纯的法律更深入,因为故事是我们说话和做事的核心所在。从故事——案例——中总结原则更容易,想想看,重复纯粹的规则——没有例子——从中学习法律有多难。故事比一串事实要好得多。
4、知道故事的基本要素以及掌握讲故事的理论,一旦掌握了这些,你将会惊奇于这一个法律创造性——安排证据和刻画案件事实的空间有多大。
5、故事的基本要素:(1)故事要有开始和结尾。何处开始,何处结束是很玄妙的,这就意味着你选择在何处开始和结束,没有特定的标准做法,你的选择将取决于你要说的故事的观点。(2)故事中要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场景。不要像例行公事似的陈述时间和地点或对它们敷衍了事。在一起合同纠纷中,一段时间时间内航空业的经济压力可以为公司的不忠提供铺垫,或者,在撞车事故案件中,可以强调责任的严重性。(3)故事中有人物——促使事件发生或者阻止事件发生的人。他们对加诸其身的力量作出回应,参与已发生的事件。你的工作就是让这些人物活现,表明他们对事件负有责任或不负责任。(4)故事中的事件,这是关键所在,事件如何发生,为何发生,通常与责任有关,但是结果往往与损害有关。
6、严格区别事记和情节。事记是历史性的顺序,情节是作者安排的事件顺序。事实不是创造出来的,你不能发现证据,但是你可以选择呈现一些事实,忽略一些事实,你的角色就是说故事的大师,把事件安排成符合你需要说的故事。
7、说好故事的理论。(1)对自己的话有自信。如果你不相信你自己的案件,就把它缩小到你能相信的程度,或者交给别的律师办。(2)制造信任感。找到能触及人的个人经历的事实情节,注意合理情理的问题。不要重复引述已经发生的——要重现它。你希望给陪审团的感觉是,故事正在发生。(3)让你的听众认同你的委托人。通过讲故事让法官和陪审团站在你的委托人的立场看证据。利用他们的非正义感来表明对方有多么的不公。(4)表现——而不是讲述。不要告诉陪审团对方是个骗子,向他们展示对方的所作所为,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如果由你来讲述,已发生的事件就烙上了你的印记。(5)用图画。文字描述的图景和真实的图画都有助于理解。人们相信他们能看到的事物,将整个案件想成是一系列画面——一组恰到好处组合的事实。然后安排这些画面,让它们自己展现故事的全貌。
(六)快照
1、如果你总是做你已经做得事情,你得到的也只是你已经得到的东西。
2、故事的必要性——以及从故事中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故事,故事教给我们知识,解释事实,从世界现象中总结经验道理,故事能帮助理解因果关系,故事传递道德价值,纪念重要事件,能使观点活灵活现,故事是我们大脑中的软件,用它就可以处理事实,控制思想。
3、一个好的故事就是文字描述的图画——口头快照,能让人看到发生了什么,如果你说的话让法官和陪审团亲自看到了发生的事实,他们就会参与进来,构造他们能够相信的图景。“我能看见你说的”,这句话的习语就是“我明白了”,这并不是偶然联系的。所有的因素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这个观点:人们能看到你说的事实,将每一部分的故事——以及每一部分的庭审——想作是画面,就是口头快照展现发生的事实。
4、将相关性事实打包。一个画面很难成为一个故事。故事有时间和地点,有有名有姓的人物,他们有特定的意图。故事有张力,因为它描述的是将要发生的事实,人们想知道事实是如何发生的。一个真实的口头快照,简短、清楚和精悍。
5、形象化的语言。要对眼睛说话,使用的词语要能让人们看见你说的内容。
6、就是现在。要让文字画面更逼真的话,开始用现在时态。在询问证人时使用现在时也能起作用,如果你想让画面更逼真,就用现在时提问。大部分时间里,只要你使用现在时,证人也会使用。这个默示的说话规则让提问者使用现在时态。但是如果证人继续用过去式回答的话,也没关系。整个的效果是潜在的,现在时态的提问有助于产生一种意识:事情就是现在发生的。但不要随便使用这种技巧,一直用现在时就像强调纸上的每一个字,强调所有就等于没有强调。
7、事实,不是意见。几乎任何事情都比评论更具有说服力。要避免总是评论案件,需要花很大的工夫进行自我控制,但是值得的。口头快照记录摄像头里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解释。当然,你必须选择画面,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其组合。但是,一旦你使用修饰语——形容词和动词——你就不能向法官和陪审团展示事实了,你在讲述你对案件的看法,正在扭曲画面。
8、你要展现哪幅画面。(1)去掉那些模糊的照片,那些没有头的、那些相机移动了的照片。选有利害关系的、清楚的和好理解的。尤其是要注意有冲击力的照片,或者能让人说出以下话语的照片“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我身上”。(2)你站在什么地方拍照对照片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挑选正确的立论立场。如果你代理一起个人伤害案,让原告作证,让他长篇大论其人生的悲惨,其受到的痛苦,是错误的。试试另一个观点,通过其他证人——他工作时的领班,他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他在周日晚上一起吃饭的朋友——来描述他受伤的画面。
9、埋下伏笔。有些画面很有价值,因为它预示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将它用于庭审中的每一部分。
10、整合事实。只要将一个接一个的画面展现给法官和陪审团,他们会为你整合事实。不自己整合的原因是希望法官和陪审团参与,当他们自己把故事整合时,对于你的案件的事实,他们自己得出结论,那样的话,那就是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你的。人们都喜欢自己的想法。
责编/孙亚超 微信号:elesun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