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一、前言
带新人对于律师来说一向是个头疼的问题,要么是业务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细心指导,要么觉得无法控制其忠诚度,全力培养的代价可能浪费心血,要么是因为自身也并不精通所有业务。
带新人如此头疼,以至于现在有的律师团队会出现如下情况:
一种是干脆压榨劳动力,一千元的工资让他干十万元的活,等他受不了走人就再找一个新的。只让他们干一些事务性的活,成长与否看新人自己是否有心;另一种是直接不带新人,做不完的案件直接分包给其他有经验却又缺案源的律师。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也提升了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实现了共赢。
在这里,我不想对解决方式做过多评价,只是和大家讨论一套新的新人管理思路,即借助知识管理培养新人。
在我看来,知识管理和培养优秀新人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做一套在方方面面都足够细致的知识储备,既提升自身能力,也不再会重复地教导新人,节约了大量时间。
可能有的律师已经急着嗤之以鼻了:市面上如此多的实务书籍,各个律所也各有一套规范守则。知识管理早就已经完成,但是新人会看吗?而且,律师业务千变万化,难道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地让其照搬吗?
的确如此,但如果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否就能发挥知识管理的最大效用了呢?
接下来,我将以我们团队打造的“婚姻家庭1.0”为例,和大家分享借助Tower这个互联网工具进行知识管理以克服上述弊端的心得。运用工具,或许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并“一言不发”地培养新人。
二、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一)按业务类型搭建知识管理体系
“婚姻家庭1.0”,顾名思义是婚姻家庭案件类的知识管理。而且这里的“婚姻家庭”主要以离婚诉讼这一业务为主,并不涉及赡养、继承、收养等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做这类知识管理的时候可以更流畅,具体后文再加论述。
(二)提取该类业务共性,梳理流程,细化任务
我们把整个婚姻家庭案件的共性像提取公因子一样罗列出来。如下,我们参照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诉讼案件,提取了以下九大流程。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流程进行细分,比如“案件受理”程序,它被拆分成了包括“会面咨询”、“利益冲突检索”、“发工作计划书”等若干子任务。
很多案件最后的解决方法其实都不一样,尤其婚姻类案件,大多以调解结案为主,真正走到二审甚至再审的案件可以说微乎其微。如果新人是传统意义上的跟着师傅做案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了解婚姻案件的全貌是什么。
不常见,并不代表不存在,一个普通家庭离婚,可能律师出席调节一二都可以结案。但是,一旦涉及身价上亿,财产涉猎股票、期货、证券等各类资产的时候,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们在做知识管理的时候,不能凭经验或者想象,而是要广泛查阅各类书籍,标准化、地拆分各类任务。
(三)任务描述
任务描述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对每个任务如何完成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备日后新人查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梳理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整个案件其实充斥着大量“事务性”任务。真正深谙其道的律师很清楚,诸如商务礼仪、档案管理这类事务性工作其实在律师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虽然每个律所几乎都有自己的套路,但大多数新人根本不会仔细看这些手则。其实,也不怪新晋律师不关心这类问题。前人总结的手则虽然凝结心血,但毕竟专业问题都应接不暇,哪有那么多时间应对这类繁杂的事务性问题。何况,这种书籍阅读起来更为枯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把这类事务性问题从一本书中拆分到每一个运用细节,让新人律师在适用的过程中学习。
1.事务性问题的拆解
比如说“案件受理”阶段的“接待准备”任务,它被拆解成了如下细节:
具体一次接待需要注意那些礼节,老律师虽然谙熟于心,但是告知新人的时候多少会漏项。把这些做成检查项的方式,让新人律师直接在完成的过程中一一检查。一套程序下来后,多少便会有体会,也不用他们查阅各类手则。老律师也可以完全放心大胆的让他们去完成这类事务性的工作,何况,他们必须完成一项才能在前方“打勾”。
我们再来看看“会面咨询”的任务描述。首先,我们会告知完成该任务的律师应当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他分别要填写《离婚案件登记表》、分析案件,提供咨询意见、并且注意一些事物。每一个问题下,我们都细致地描述如何完成。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该任务附带了两个word文件。一个《离婚案件登记表》,一个《律师接待面谈注意事项》。
在《律师接待面谈注意事项》一文是一篇详尽的阐述文章。这样可以保证任务描述板块尽量简介呈现的是要点,而把具体的注意事项统统整理成word稿,供有心人仔细查阅。只要新人点击该文件,便可以在线阅读。
另外一个《离婚案件登记表》则是一个固定详尽的模板。新律师没有经验,他在书本中只能知道大概的方向,却很难了解具体的细节内容,而老律师又没有时间一一指明。所以,形成一个完善模板式的案件登记表,供这些律师查阅打印是很有必要的。
值得提示的是,很多律所也有相应的各类文书模板,但有的竟然放在QQ群文件中,查找困难。如果放置在这个工具项下则不然,每一个任务都有对应相应的知识和模板。这样有层次的知识管理会省却大量的检索、查阅时间。
以下就不再一一列举各类事务性任务的具体描述了。
总结起来,这种知识管理的方式就是让知识就事论事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把知识从一本书拆分到每一个运用场景中去。这样对于新人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运用中,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和杂乱无章。而律师则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相关业务的知识管理。而且这样细致的让新人能直接适用,会省却重复教导的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些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放心交给其他人办理,律师本人则可以节省精力集中在那些实务性的任务上,从而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2. 实务性问题描述
实务性的问题,不再是事务性任务那样纯粹的流水化作业,毕竟诉讼是千变万化的。但经过梳理,我们认为仍有共性可供提取。
接下来就以证据收集为例给大家阐述我们对于实务性问题如何做知识管理。
首先,无论诉讼业务多么千变万化,始终离不开法条依据。找法理也好,搜集证据也,制定诉讼策略也好,都是围绕法条展开的。所以,第一步,我们把法条给罗列了出来作为实务的参照。
但对于法条的罗列方式,我们仍然延续 “让知识就事论事的存在” 的知识管理原则。
首先如上图,对于收集证据本身我们就拆解成了“收集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证据”“收集子女抚养费证据”“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乃至于对于财产我们还拆分为收集不动产、债务、股票等各类财产以方便查阅。
接下来,我们把相关法条一一找出来,附在各个任务下以备查阅。比如我们要搜集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证据,在这个任务描述中,我们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关于就感情破裂与否的相关法条全部罗列出来,省去了律师重复检索的工作,何况,很多新律师还不知道有这些司法解释。
看完之后,其自然会对从哪些方面搜集证据多少心中有数了。
仅仅做到这里还不够,毕竟对于新人来说,看懂法条也是一件难事。于是,我们进行了“实务思路”的梳理,指导新人律师如何从思路上把握和运用法条。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查阅了大量的实务书籍,做成了第三个板块“具体实务”。也就是直接告诉新手,实务中律师是如何具体搜集这些相关证据的,如何搜集才不违法。
同时,为了防止任务描述的篇幅过大,我们又把一些专题问题做成Word稿附在该任务项下。比如这个任务中,就附带了《婚外情相关问题剖析》一文。该文参阅了业内大咖的实务书籍和很多论文资料而写就。
总之,对于实务性问题,我们都是尽量列举依据法条,综合查阅整理权威书籍,把这些内容一一拆分到具体任务中,让承办律师就事论事地学习和办公。毕竟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在实用中才能真正运用。
(四)知识管理理念详解
其实,市面上不乏这种提供标准化指引的书籍,比如贾明军老师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律师业务》一书,我们很多文献整理都来自这里。但是,实务书籍最大的痛点就在于,阅读起来很枯燥,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会过时。这样的知识管理是死寂的,除了作者本人,没有人去进行更新。
而“婚姻家庭1.0”则是通过把知识拆解到每一个具体运用的场景中,这样就事论事的查阅让知识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他们一改以往知识躺在书柜或者电脑硬盘某个文件夹的“静态”,在律师要做某项工作时自动的跳转到眼前主动的邀我们适用。
其次,每个律师,在每一次适用中,都会发现以往储备知识的陈旧处,或者不当处。比如新生事物的产生,比如法条的变更。而每一次适用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对法条进行变更,从而让这种知识管理一改以往的死寂的状态,保持与时俱进的节奏而“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婚姻家庭1.0”是基于第三方网页工具“Tower”打造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适用这个模板。就如同“维基百科”一般,每个律师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并基于此共同进步。基于工具进行的知识管理有了互联网思维会更加有意义。以往的知识管理可能就某个律所内部适用,而这种共享精神的方式可以帮助那些新人成长。让律界的法律服务的平均水平得意提升。
三、“无言”地培育新人
在搭建了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后,我们可以借助这个项目管理工具进行新人培养。
首先,我们回到任务栏,请注意画圈的地方。
把相关人员加到这个项目中后,点击上图画圈的“未指派”,就可以给他们分配任务了。
指派任务给新人后,他的手机会自动通知他要完成某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工具都不需要下载任何APP,“tower”直接依附在微信端,从而让工作十分便捷。
员工点开这些任务提醒后,会自动进入任务描述窗口:
使用这个平台最直观好处在于,可以看到该任务是否过期。过期的任务会自动显红。
其次,新人可以清晰地看到任务描述和我们配备的资料。如果他看完了仍然不知道怎么办理,就可以即时和取得律师联系。如果不联系,律师就可以默认新人读懂了且自觉去履行任务。
在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之前的知识管理的作用了。律师们只需要点击一个分配任务的按钮,而不用花任何时间再叮嘱教导新人应当如何完成。律师只需要关注任务的截止日期,而且机器也会自动提示。
我们之所以把这种新人培养模式称作是“无言”的培养,一方面是因为它省却了大量重复培训的时间。另一方面,一切工作过程都通过网络完成,会自动留痕,自带提示。这就省却了大量的沟通成本。
律师在任务描述中明确告知新人如何提交任务成果,只有新人按照其指示完成了任务,才能在任务前那个白框打勾。而新人每一个动作,律师的手机都会有反馈。
律师点击进去就可以查阅其完成情况,只有满意后才点击完成任务。这样,机器就可以自动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控制,律师只需要进行最后把关,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用于开拓案源或者其他。
而对于新人来说,他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在做好了某项具体任务后,完全可以延伸去学习其他任务。以往新人其实不能接触到整个案件的环节,而这种方式给了他们一种机会。
四、衍生意义
对律师来说,工具的运用甚至可以使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都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工作都可以被量化。
评判一个员工好坏不再是主观考核,只看其是否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一旦延误率到了某种程度,则直接可以扣罚其资金。而且,机器直接代替人力资源的考核,省却了一笔人工费。
对团队主管来说,只需要看下图,就可以清晰的把握案件节奏了。
当然,这个工具还有其他诸多管理好处,比如团队日程,比如在线视频,就不一一介绍了。其实,这些事我们日常都在做,只是换了个地方,从纸制的行政的管理方式变化到了工具而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事人也可以进驻这款工具。如果当事人能够直观的看见我们的项目进程,那是我们专业性的一种表现。
此外,很多大客户的案件往往要求我们每天进行案件汇报,这其实是一个很繁琐的行政工作。如果他能够登陆进来,自然可以了解项目的进程,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最后,很多客户都认为,我们律师拿钱不办事,好像就开个庭而已,居然要这么多钱。而有了这个模板,我们谈价就好谈了:您看为了完成您的案件我们要耗时这么久,历经这么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又要做这么多事。这样的话,客户对律师的误解也能大大消除。
五、尾声
通过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基于工具的作用完成新人培训、团队管理、项目节点控制等等,从而大幅提高效率。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欢迎和我们进一步交流。
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律师协作平台,是我的梦想。至于如何实现,请参考我们另外两篇文章:《如何打造法律服务产品2.0》和《它不仅是一款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甚至可能改变律界格局》,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实习编辑/马艺方
为无讼供稿/tougao@wusong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