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技能 | 诉讼律师必备的三类互联网工具:团队云协作、可视化、知识管理
李婧   2017-08-29

文/李婧 律师 阳光时代(北京)商事争议解决部

来源/微信公众号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sunshinelaw


前一段时间,谷歌公司制造的人工智能机器“阿尔法狗”(Alpha Go)在与韩国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的对战中,以4:1的成绩奠定了胜局。阿尔法狗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解构了围棋领域的原有格局,也导致世界围棋高手们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无独有偶,美国IBM公司去年研发出基于基础知识学习的工具“沃森”,仅17秒就可完成一个医学学生需投入十年学习的知识。正如吴晓波老师在文章《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中所说,“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价值被重构,包括时间的意义和对能力的定义”。


智能工具在专业领域的惊人表现不禁令人设想,律师在未来某天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工具取而代之?作为新生代法律从业人员,笔者期待感受工具变革带来的社会进步,同时也“恐惧”可能将被淘汰下岗。


不过,就目前诉讼业务实践分析,即便辅庭律师的部分工作可能被取代,出庭律师在庭审过程中的绝大部分工作还是无法替代的。期待和恐惧并非鼓吹因噎废食、放弃努力,而是应当深度思考如何跟上工具变革的脚步,利用互联网工具高速、高效、便捷、共享的特点来为己所用。针对诉讼业务实践,笔者认为,以下三类互联网工具将成为诉讼律师提升团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利器”。


一、诉讼团队云协作工具——将项目管理引入案件管理


在民商事诉讼案件处理中,由于异地办公、法律文件及案件资料繁多、案件处理多线程工作等现实情况,往往容易出现诉讼团队成员沟通效果差、文件资料整理速度慢、诉讼节点控制难等问题。因此团队成员高度耦合、诉讼环节紧密相扣、案件资料整理井条有序是诉讼团队高效工作的基础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好诉讼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


阳光所最早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引入法律服务实践中,(科普一下:项目管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指的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管理原先仅在建筑、国防、航天领域适用,后期因其有效的管理效果而拓展至计算机、电子通讯甚至金融行业),即将法律业务作为一个“项目”,通过项目管理对于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执行等阶段的全面管控,以降低团队沟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业务风险,增强项目主管对项目的管控程度。使用项目管理工具管理法律业务收效较为显著,团队成员对业务进展情况、业务目标、业务节点设置、业务范围非常清晰,迅速达成相互一致的理解,然后根据精细化的任务分配共同向一致的业务目标努力。相比于未使用项目管理的业务管理,其工作效率、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都得到大幅优化。


就诉讼业务而言,在案件管理中实现项目管理亦是贴合诉讼进程的管理优化方式。从工具的角度上看,团队云协作工具则是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案件管理与项目管理高度对接的良好工具。


团队云协作工具的应用实际上是通过利用其远程任务分配、在线讨论、文档协同编辑、资料存储等在线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功能,使得团队工作突破空间界限,促进团队成员达到较高程度的耦合,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案件办理中,团队云协作工具对于诉讼团队案件管理的优化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办公平台云上共享,拓展虚拟工作空间。


为诉讼团队提供互联网办公平台,解决了异地办公远程沟通难的问题。团队云协作软件通常还提供在线讨论和在线总结的功能,可以让每个团队成员可以随时提出更好的诉讼方案,也让团队成员更加专注于案件工作中。


2、 案件任务集中分配,团队成员沟通透明化。


诉讼团队负责人可以利用在线分配任务功能将团队成员不同分工和具体任务精细化并通过设置任务截止时间有效控制案件办理节点。团队成员在任务分配列表中可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其他团队成员的任务内容、进度,团队成员之间对案件进展无需另行沟通。


3、 文件管理云上共享,修改动态直观显示。


诉讼团队可以利用云协作工具的线上存储功能将将复杂的案件材料梳理分类并上传,所有成员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随时调阅查看。除此之外,云协作软件对于团队成员新动态记录功能使得团队的工作都集中体现在动态板块中。比如团队成员可以直观查看法律文书的不同修改版本,解决了不同成员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错误使用未修改版本的问题。

 

推荐工具:TOWER、钉钉、TEAMABITION等互联网团队云协作软件

 

(如需帮助可联系微信:Ann199313)


二、诉讼可视化工具——“看得见”的沟通


大宗民商事纠纷案件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通常比较庞杂,一个案件中还可能存在多重法律关系。面对纷杂的案情,清晰地梳理案件事实、厘清案涉法律关系,并合理地向法官/仲裁员呈现出来是能否获得法官/仲裁员支持的关键部分。对于如何更好地在诉讼及仲裁过程中准确、高效地传递案件信息,近年来,诉讼可视化成为了突破传统办案模式和法律文书形式的火热名词。


诉讼可视化是指在诉讼案件中,律师通过图表、影像、现场演示等可视化的形式来向法官直观、清晰地展示纠纷的事实、法律关系和论证逻辑的行为。在美国的诉讼庭审中,律师们经常会采用播放解说视频、将数据可视化处理、现场演示等方式向法官呈现己方观点,就是运用诉讼可视化的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纯文字的法律文书,诉讼可视化对简化、优化诉讼律师的书面表达具备更多的优势。


1、诉讼可视化有助于律师梳理复杂事实、理清办案思路、协助制作诉讼方案。


诉讼可视化究其本质是律师将其结构化思维输出的工具,在律师运用工具对己方主张进行可视化表达的同时也能够借助可视化工具梳理复杂事实、理清办案思路,并且通过诉讼思维全方位的展示找到最佳的诉讼方案。


2、诉讼可视化可简化律师与当事人的沟通。


诉讼律师在面向法官的时候需要使用诉讼可视化,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也同样适用。由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诉讼律师在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常向当事人反复解释和说明,耗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而诉讼可视化可以让律师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案件办理信息多维地向当事人传达,提升双方沟通质量。

 

示例: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审理程序较为复杂,当事人通常比较关注案件审理程序,运用可视化方式展现民事诉讼一审程序(如下图)比口头解释或文字陈述更加直观、便捷。

 


3、诉讼可视化可缓解法官/仲裁员痛点,降低法官/仲裁员的学习成本。


因司法资源紧缺、案件不断增发,法官/仲裁员负担着较重的工作压力,案件审理效率和速度成为法官/仲裁员的痛点。诉讼可视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律师或当事人通过简洁、直观的方式传达己方主张,解决法官阅读痛点;另一方面也帮助法官/仲裁员则利用可视化方法梳理、分析案件的事实和法律关系,提高案件审理效率。


比如在建筑工程纠纷的工期纠纷中,时间是案件的关键要素。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延期开工、工期顺延、未能按期竣工等情形都可能引发工期纠纷。通常建筑工程工期纠纷就在于未能按约竣工的原因和日期计算是否符合双方约定,可能包括开工通知载明的开工时间、承包人实际进场施工的时间、四方竣工验收的时间、发包人擅自使用工程的时间等节点。因此,工期纠纷的争议焦点,往往围绕一系列有法律意义的时间节点而产生。在此类案件的办理中,利用时间轴将零散的时间节点集中起来比文字表达时间关系要清晰许多。

 

示例:发包人甲公司与承包人乙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为2011年11月4日,竣工日期为2013年1月26日。此前,甲公司已将工程砌筑工作发包给丙公司。乙公司向监理人报送《工程延期报审表》,以工程砌筑迟延至2012年3月26日才完工为由申请延期。在施工过程中,因防水层不符合设计规范,质监站要求乙公司变更设计,乙公司再次向监理人提出延期申请。工程竣工验收时,甲公司诉请法院判令乙公司承担工期延误赔偿责任。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工期延误,而计划工期、实际工期和两次工期延误的关系是焦点内容,如下图所示,可视化的可以通过对线条、颜色、虚实等要素的组合将延误工期的情形突出地表现出来。

 


目前,已经普遍运用于诉讼业务实践中的是诉讼可视化图表,特别是案情纷杂、节点繁多的案件类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诉讼可视化工具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可视化一定不会拘泥于图表、图形等二维静态的呈现方式,动态的、三维的甚至多维的、真人演示的可视化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同时,这也就要求诉讼律师根据自身业务不断创新可视化的理念并结合不断更新的可视化工具与时俱进地开展诉讼业务。


虽然诉讼可视化工具仅对诉讼律师表达主张的方式进行优化,并不对案件信息传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诉讼可视化带来的提升审理效率、简化各方沟通的优势不容忽视。诉讼可视化工具的使用会逐渐普及,甚至在未来的案件审理中,诉讼可视化可能成为某些复杂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角度上,对于诉讼可视化,“不认真,你就输了。”

 

推荐工具:PROCESS ON VISIO EXCEL PPT等基础绘图软件

 

(如需帮助可联系微信:Ann199313)


三、知识管理工具——不再重复发明轮子


不同诉讼案件涉及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范围,包括专业法律知识、行业知识,甚至人脉网络、经验积累等等。因此,一个优秀的诉讼律师需要具备极为深广的知识储备才足以应对随机产生的知识需求。但知识储备的构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杂而宏大的工程。因知识数量规模惊人、各类知识成果散落网络之中,同时还具有价值不确定、利益分成不确定等特性,加之知识载体局限,不良信息采集习惯等问题都可能大大降低知识的效率。比如,我们常常对精品信息过目点赞后就再未问津,下次需要调用时,却已不见踪影;或是针对网络上已有成果,因检索不到位只能自行研究,一次次“重复发明轮子”,耗费大量精力。


针对上述问题,知识管理是很有效的解决方案。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知识管理是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因推动团队和个人的智慧成长和提升知识利用效率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而互联网智能知识管理工具则是贴合知识管理痛点,实现高效知识管理的利器之一。

 


互联网智能知识管理工具结合网络平台设置各类便捷有效的功能协助知识管理者打造个人知识中心。结合具体诉讼业务工作而言,律师可以利用多载体智能采集信息功便捷收集案涉知识并集中;利用云享、分类、标注功实现对案例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行业信息数据库永久保存并精细化分类;利用共享和更新实现团队共同创造、共同维护智慧成果;知识搜索功能则可保证律师随时调用知识资源和过去的知识成果,“不再重复发明轮子”。长期、持续性的知识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打造完备的知识中心,知识利用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大大提升。


阳光所的内部工作系统也是企业知识管理工具的良好实践,阳光所将“不要重复发明轮子”作为新入职律师工作的重要准则,所内成员能够随时在知识管理平台调用相关业务的已有成果。比如,在办理建设工程案件的时候,就能在知识管理平台中查看以往阳光律师办理过建设工程案件的知识成果和经验成果。这种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将团队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团队工作创新。毕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的更远。

 

推荐工具:印象笔记等网络云享笔记

 

(如需帮助可联系微信:Ann199313)

 


还记得在小学课本中学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否会使用工具。”在科技飞跃性地发展、互联网工具极速更新换代的当下,“使用工具”的语境和范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工具更迭颠覆了时间的意义和能力的定义,我们若不保有敬畏之心,努力跟上工具变革的脚步,恐怕就要担心是否已返古退化成行业中的“大猩猩”。

 

 

 

责编/张雨 微信号:Ann199313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