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近日,有媒体报道少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布居民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的阴霾更是尚未走远,政务部门的这一做法值得深思。
政府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将政务置于阳光之下。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政府在公开个体信息工作中,应当注意平衡好维护公共利益和维护个体信息主体利益的关系,既要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又要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由此可见,政务信息一旦涉及个人隐私,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应公开,只有遇到不公开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的情况才可以公开。换言之,政务信息的公开与否,考量的是公开政务信息所获得公共利益与公开后可能侵犯的个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条例》规定的过于原则、笼统。《条例》关于个人信息能否公开缺乏可操作标准,实践中不好把握,再加上“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通常做法,片面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原则的立法精神,导致个人隐私保护被忽视。为此,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相关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政务信息的公开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保障政府施政的公开、公正。但是,一般而言,这种公开不得以泄露公民隐私为代价。
第二,如何界定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即将于2017年施行的《民法通则》第111条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应受到法律保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也明确保护个人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此,个人信息中的基因信息、病例资料、家庭住址等,属于个人隐私,此外,公民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孤立看,属于社会交往中信息公示部分,但这些信息与其他信息相结合一旦指向了特定人,个人隐私空间遭到威胁,便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理应受到保护。
第三,注意平衡公共利益与隐私保护。关于公共利益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台湾地区、日本均有相关规定,譬如台湾地区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定,“为保护人民生命、身体、健康有必要者”不受个人隐私信息不得公开的限制,日本《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为了人的生命、健康、生活或财产的保护,认为有公开必要的信息,不受关于个人的信息不得公开规定的限制”。我以为,政府信息公开,切忌盲目扩大公共利益,限制隐私保护。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通常来说,生命健康、公共安全是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只有面对与此同等的利益,才有公开个人隐私的必要。
第四,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政府主动公开个人信息,仅限于维护公共利益的情形。具体包括,其一,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应当公开的个人信息,例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准确、及时、客观地公布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其二,为了保障生命健康、公共安全,需要公开个人隐私。比如2017年农业部颁布的《农业部关于加强管理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所辖范围内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检查范围要覆盖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依法及时公开抽检结果,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其三,政务部门认为可能影响重大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但是这种公开必须符合《行政法》规定的必要原则以及事先告知等程序事项,并对公开事项进行必要的处理,防止个人隐私公开范围的不当扩大。
第五,急需构建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美国1966年颁布《信息自由法》,1974年颁布《隐私权法》;澳大利亚于1982年出台《信息自由法》,于1988年颁布了《隐私权法》。在日本,以《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为代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和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代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构成。以上国家,多是先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再行颁布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最终由政府信息公开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构成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
如上所述,我国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标准,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体信息公开的原则、个人信息公开的范围、免于公开个体信息的特定情形及需要公开的情形以及救济制度等等方面均存在欠缺。鉴于此,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公开同样需要构建安全制度,可如日本的《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单独就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立法。
编排/吴瑜
责编/孙亚超 微信号:elesun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