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传》书评集锦
无讼   2016-02-14

 

今天早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突然逝世,引发了无数人的哀思。他立场保守,却文笔犀利;争强好胜,但逻辑严密;性格狂放,可魅力十足。早在2012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就引进出版了斯卡利亚大法官的传记《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传》,无讼阅读摘选了该传记的一些精彩书评,希望大家对斯卡利亚大法官有更多的了解。

 

来源/豆瓣 新浪博客

整理/李阳

 

作者:琼·比斯丘皮克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原作名:American Original: The Life and Constitution of Supreme Court Justice Antonin Scalia
译者:钟志军
出版年:2012-3
页数:528

 

自求多福totoro:


斯卡利亚大法官最令人赞叹的地方,在于他敏捷的辩才和极具气势的判词,反而他的法理学说和意识形态的构建则相较逊色许多,他也不是一个以坚持原则著称的人,所以难免让人诟病他的前后不一致,为了一个现实的政治目的歪曲自己之前所宣扬的信念,但瑕不掩瑜,无论你怎样批评,斯卡利亚以他独特的火爆脾气,好斗好勇的性格,在面对汹汹而来的历史大潮,依然毅然举起保守主义的大旗,颇有一种老人与海的孤独寂寥,但最终在后人评价最高法院的历史时会还他一片他所渴望的掌声和喝彩。


婉菁:


斯卡利亚一直强调自己能够做到政教分离。但是,如果书中所述属实,那么我的观点,他做不到政教分离。他的信仰,决定了他一切审视具体案件的视角和结论。


大蝈蝈:


黑白分明,非友即敌,永远与争议同在。


梦觉城笳:


并非只是传记,主要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以及细数过往,构架其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并且融合大背景时代,每章节的案例把美国的保守主义大框架悉数描绘了一番。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或电影里的自由派美国变了一番模样,可见公听并观是多么重要了。不管怎么的价值观,只要能坚持,并非难以理解,但像斯卡利亚这样的为了一个政治目的随意改变自己的理念就显得不可名状,书里一再强调他的个人魅力,即使自由派大法官也私交甚好之类的,至少从本书的演讲节选和判决书并不能完全让我感同身受,倒是对寥寥几笔的现在的首席罗伯茨有几分好感,即使他们的理念如此接近。


Mr.王:


我不相信有所谓的纯粹的宪法原旨主义者。斯卡利亚也并不是绝对的从宪法原旨出发。无它,人不过都是政治动物而已。


一秒钟的时间:


这也是一本颇厚的传记,但与先前所读的那本霍姆斯的传记相比起来,这本书的可读性就强许多。也许,一来因为斯卡利亚所处的时代,生活的丰富与精彩程度要远远大于百年前霍姆斯所处的时代;二来,斯卡利亚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人。


余风木:

 

话说,斯卡利亚的好多司法观点我都不能认同,像书中说的,这是一个宪法观念停留在两百多年前的人,我始终没搞懂这样怎么能适应社会。


Roman:

 

宪法原旨主义+政治保守主义


Jasonbupt:


作为20世纪末最有影响力的大法官,斯卡利亚的直率性格及其极端保守立场使他成为了最高法院的头号“明星”,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清楚他的思想内涵。


岁月的泡沫:


斯卡利亚应该是那种异常讨人烦的人,攻击性很强,过于保守,过于从党派利益着想,但如果能够多了解一些,也会对他更理解一些,这种坚持自己信念的人,自然有其根源,在社会上也自然能代表一些人的观念?


温和的素素:

 

读过《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传》。这应该是我迄今为止认认真真看完的最厚一本非学科/工作相关书籍(量了量有2.7公分厚,A5大小),花了两个月的空闲时间,一心一意只看这一本。


书中的斯卡利亚大法官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是生动鲜活的人物,本书用496页记录了其半生精彩的法律生涯和张扬的司法理念。


本书所引发的思考已经超出了法律范畴。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a)司法者应当如何解释宪法?是回到几百年前制宪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制宪者的意图,还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赋予宪法更为宽泛的解读。


b)对于因立法不足而造成的后果,应当由司法者在判决时即予以纠正,还是应当维持司法与立法一致,而将修正工作留给立法分支。


c)针对(美国)少数人群的平等权利措施(例如必须雇佣一定比例妇女、为黑人设置更低的录取分数线),究竟是保障了少数人群的利益,还是侵犯了多数人群的利益(并实际造成了对多数人群的歧视)。


感谢斯卡利亚大法官的司法理念大致长期一致,让这本书读起来相当流畅,加上作者多方引用而不失幽默的语句,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各位大法官之间、三大分支之间、两大党派之间、精英和民意之间,各方的冲突跌宕起伏。斯卡利亚大法官不断奋战的半生,也让人看到了时间和坚持的魅力。(当他终于从异议方转为多数方时,有一种finally…的感慨。个人而言,我比较赞同斯卡利亚大法官的立场,但不排除是因为被本书洗脑的可能…)


最后,借用作者评价自己的一句话来赞扬本书的写作风格——评价时冷酷如冰霜,同时富有温暖、人性和理解。


非常推荐阅读(在有空闲和耐心的时候)。当然,写那么多最主要是想问问大家关于上面三个例子,如果是你,会站在哪一边呢?

 

点击主页面右上角搜索标识,搜索“读书”可查看“无讼读书”往期文章。

 

实习编辑/李阳

为无讼投稿/tougao@wusongtech.com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