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法律人读金融——推荐书目
施汉博 施汉博   2017-12-11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法律人需要懂金融,我觉得这句话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绝大多数人也都想懂金融。可是“金融不是你想懂、想懂就能懂”。想懂金融,绝不是碎片化阅读能够实现的,需要花些力气去读书,做系统性学习。本文拟推荐几本适合法律人学习金融的书。


推荐的书均是正经的、严谨的教材,部头也不小,读起来可能需要花些力气,但是读到的东西绝对是有用的、系统的、准确的。推荐的每一本书均列示了出版社,没有列版本,但版本当然是越新越好。


1、博迪等:《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的《金融学》一书,在我们国家,应该说是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了。学金融的人,此书一定是必读之书。


从目录看,书一共分六部分,分别为:1)金融和金融体系,2)时间和资源配置,3)价值评估模型,4)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5)资产定价,6)公司金融。


如果没有接触过金融的人,看到上面的目录一定蒙圈。不同的金融学教材,体系安排上差异还是挺大的(当然抄袭的除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就目前来说,金融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对于入门型的教材,应该写些什么,大家远没有达成共识。有的书偏向于微观,公司金融介绍的多一些;有的书偏向于宏观,可能会写很多货币、银行的内容。而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是构建金融学一般原理的入门性教材,因此本书可以说更加偏向于一般原理。


对于目录的内在逻辑,笔者下面再讲。先说说,金融学从大的方面讲,怎么划分体系结构。作者说,“这些一般原理,适用于所有子领域——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金融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大致产生三个分支,即: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公司金融侧重于研究公司如何管理其资产,如何投资和融资。比如说法律人经常会做的业务,如IPO,发债,股票增发等融资手段,都是公司金融要研究的对象。公司要对是增发股票还是发债,什么时候发,在境内发还是在境外发等等作出决策。


投资学侧重于研究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期权、期货)等如何估值,如何对它们进行投资。法律人经常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都与投资学有关系。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侧重于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活跃于其中的市场参与者,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法律人做IPO,发债等项目,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亦不能一无所知。


上面是从学科结构上对金融学进行的划分。金融学作为一个学科,研究、分析问题,必然有基本的方法。研究、分析问题基本方法,也有一个划分,即作为金融学支柱的基本分析方法可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与利率(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相关的分析,第二块分析资产估值,第三块分析风险管理(包括资产组合理论)。(限于篇幅,每种分析方法大概是什么意思,本文不展开讲了。)


上面对金融学基本分析方法的划分,其实就是本书安排章节的内在逻辑。其中第二、三、四部分——即时间和资源配置、价值评估模型、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分别对应上面的三大块分析——即分别对应利率、资产估值、风险管理。


书的第五、六部分,也分别讲解了两个很重要的金融学原理,但是不属于上面三个基本分析,所以要单独列出来。要很好的明白,为什么这两部分的原理也很重要。就要稍微回顾一下金融学的发展历史了。


现在大家公认,现代金融学开端于1952年,即肇始于马科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资产组合选择》一文。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马科维茨第一个次给了“风险”和“收益”两个词以明确的数学定义,即把“收益”定义为其所有可能结果的期望(不知道期望是什么意思的人,请查看概率论教科书),把“风险”定义为其所有可能结果对期望的方差。


这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1952年之前,人们讨论某只股票比另一只股票收益高,风险小时,大家其实没什么准确的数量度量,都是定性分析。而之后,人们再说收益高,风险小时,就是指收益的期望值高,方差小,而且期望和方差都是能够准确度量的。其实笔者也很惊讶,“收益”和“风险”难道不应该这样定义吗?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竟然直到1952年才由马科维茨第一次说出来,这又验证了那就话,真理往往很简单,但把简单的真理说出来的人并不简单。马科维茨认为,通过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相比单一资产,可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这就是资产组合理论。马科维茨因其贡献,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马科维茨的贡献,就是《金融学》一书第四部分的内容。


之后,在马科维茨成果的基础上,威廉·夏普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该模型的含义是: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是一个单一变量(著名的β系数)——即该项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之间的协方差——的线性函数。这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投资者承担的市场风险越大,其可能获得的预期回报率越高。这就话好像也是显而易见的。CAMP模型广泛应用与资产定价和资产组合选择,是非常基本的一个金融学原理。威廉·夏普因其贡献,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的介绍,就是《金融学》一书第五部分的内容。


也是在马科维茨之后,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金融学发现,是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著名的MM定理)。MM定理的大概含义是,理想环境下,融资工具的选择与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无关的。也即是说,公司平时伤透脑筋要决策的到底是发股票融资,还是发债券融资,怎么样对公司有利,其实从根本上讲,与公司价值无关。当然这些只是在理想的情况下来说的。默顿·米勒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关于MM定理的内容,主要构成了《金融学》一书的第六部分。(参考文献:莫顿·米勒,《现代金融学的历史——一位目击者的叙述》一文,对金融学的发展做了高屋建瓴的叙述,绝对是一流高手的手笔。)


至于利率和资产估值,这个很早就是有的,也是很基本的。货币有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块钱比明天的一块钱更值钱,这个很早人们就知道。一项资产的价值,就是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按合适的利率折现到今天的价值,这种估值方法,也是人们很早之前就采用的。因此,这两个基础的知识,构成了《金融学》的第二、三部分。


上面几段的论述,分析了《金融学》一书的编排结构,及金融学最基本的原理。金融学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但是相比宏微观经济学来说,还是比较晦暗不明的。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建立知识体系可能会比较困难。以笔者自身的经验而言,笔者是直到看到上面提到的莫顿·米勒的《现代金融学的历史——一位目击者的叙述》一文,才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此,笔者给大家的学习建议就是,书要静下心来慢慢看,建立不起体系不要急,等《金融学》一书看到一定程度,再结合涉猎其他如《公司金融》、《投资学》方面的书,过了一个阶段后,再仔细读莫顿·米勒的文章,必然会豁然开朗。


总体来说,《金融学》一书虽然已经是很基础的入门型教材了,但是,对于很多法律人来讲,尤其是对没有数学基础的法律人来说,有些地方还是不好理解。但想要真的学习金融学,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相比于通过司法考试来说,学习《金融学》要吃的苦还是要小很多的。


2、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上面的推荐,笔者应当是假定读者有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的。阅读金融类的书籍,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虽然不敢说一定是必备的——不懂经济学,直接看金融可能也能懂——但是经济学基础越牢固,读者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越容易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其实作为法律人,读金融一方面是掌握一些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使得做业务时,能和客户顺畅的交流。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其实是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法(金融学本质是金融经济学)。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学思维方法,审查、设计交易结构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具备经济学思维的不二法门,就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刻的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如果在学习金融学的过程中,不能不时的体验到一种顿悟的感觉,那距离习得思维方法,就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基于上面的考虑,一本最基本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是需要的。笔者给大家推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经济学》的特点是内容全面,堪称经济学的小百科全书。并且论述非常清晰,很容易理解。但书的宏观经济学部分,和现在流行的很多教科书有些区别。例如比较有名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划分章节时,分为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凯恩斯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所以放在后面论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没有做出这么明显的划分,给人的感觉好像《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有很大区别,但其实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但曼昆的书,宏观部分看起来确实更有逻辑)。提示一点,《经济学》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很容易读,英文水平通过四级的读者都不妨试一下。


 

 

编排/吴瑜

责编/孙亚超  微信号:elesun724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