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同码∣蒋勇:案例编纂的“四库全书”工程
蒋勇   2019-12-05

 

微信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此处,预订天同十八部

 

 

对我们而言,天同码也早已超越知识管理,它实际上已承载着我们的精神气质和理想信念。即便未来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法律匠人工作被其他工具或技术替代,相信我们为此种全新案例知识编码形式的探索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依然会焕发光芒。

 

 

案例整理是法律生态圈应当共享的知识成果,只有过往智慧不断在当下实践中被激活,司法实践参与者的不懈努力方能更好化作法律行业的坚实进步。

 

天同码,是天同知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随着陈枝辉律师的加入,天同码项目正式启动。近7年时间里,作为合伙人的陈枝辉律师全心投入在天同码上。而今,4000万余字、2万余条裁判规则、贯穿始终的工整形式、“让傻瓜也能找到案例”的周密编码体系,孕育的作品恰是对过去时光的最好注解。

 

天同码的此次出版,是天同创所17年来知识管理,尤其是案例大数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深刻诠释着天同对知识管理和律师事业逐步深入的理解。

 

作为专注商事争议解决的律师事务所,在知识管理中,对过往经典案例的总结梳理无疑举足轻重。它承载着裁判者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是了解法律和法治实践全貌不可或缺的面向。它是裁判者,甚至包括代理律师、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在过往诉讼程序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可为案件办理提供重要的思路启迪。因此,创所之初,我们就留心搜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等权威刊物上的案例。十几年下来,积累了数千份最高法院裁判文书。

 

案例运用的痛点显而易见。由于缺乏统一的案例信息发布系统,搜集案例并不方便,也难全面。优质的裁判文书动辄上万字,裁判者的核心观点、利益衡量、技巧方法常常淹没在长篇累牍的文字中,读起来费时费力,更不用说在数千裁判文书中快速找到相似案例。与此同时,案例整理的意义也日渐凸显。它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知识管理,也是对过去30年来中国法治进程中累积的司法智慧的集中梳理,是案例编纂的“四库全书”工程。它对天同律师有价值,就必然对所有法律职业者有价值。也只有所有法律职业者都共享同样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方法,才能共同更好地在法治实践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案例整理是法律生态圈应当共享的知识成果,也是成熟法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英美判例法国家有一套完整的“钥匙码”案例编码方式,帮助使用者快速获取某一具体法律领域的判例。中国虽是成文法国家,案例整理同样十分必要。用专业化、规范化的语言对法律文书进行加工,精炼其中的裁判规则和方法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检索方法,使之具有便捷的回溯查询功能。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天同码这样的案例整理方式,将散落在法海里的珍珠串起来。

 

2014年1月2日,天同官方微信号“天同诉讼圈”上线的第2天,我们就推送了第1篇“天同码”文章。此后,"天同码"成为了"天同诉讼圈"上的固定栏目,每周三与大家见面。5年来,我们共推送了300余篇天同码文章,总阅读数超过400万,其中不乏阅读数超过10万的“爆款”文章。在天同码之外,法律人对案例的梳理与分享也渐成热潮。

 

2015年9月,我们将合同、担保、公司、金融、程序五大领域的天同码率先结集出版。厚厚7卷,850万字,预售当天即售出4745套。我拜访很多律所时,发现彩虹色的7卷天同码几乎成为了律所书架上的标配,而天同码在律师们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更是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转眼,又是4年。天同码体系日臻完善,已全面覆盖民商事主要领域,形成民事八部、商事八部、目录卷、法官卷的18卷体系。

 

我们从未算计这套书的经济价值,也不确定它能在当下拥有多大影响力,但始终确信这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

 

在年轻的中国法律行业中,知识、方法的不成熟是必然,那些在过往探索中形成的本土智慧也因此弥足珍贵。只有过往智慧不断在当下实践中被激活,司法实践参与者的不懈努力方能更好化作法律行业的坚实进步。在中国民法解释论时代开启的当下,这样的案例编纂“四库全书”更是适逢其会。

 

对我们而言,天同码也早已超越知识管理,它实际上已承载着我们的精神气质和理想信念。即便未来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法律匠人工作被其他工具或技术替代,相信我们为此种全新案例知识编码形式的探索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依然会焕发光芒。

 

点击此处,预订天同十八部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