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区块链技术:可能颠覆法律行业的“黑科技”
Leo   2015-12-22

 

无讼按:在当下,“互联网+法律”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很多人都开始畅想,基于互联网为信息传递、协作方式带来的改变,法律服务在提供方式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是,这并非“互联网+法律”的唯一可能。在本期“律界前沿”为你推荐的文章里,作者关注到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它是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支撑,通过改变网络上的信任机制,它让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建立不必依赖于某个作为第三方的中心平台。它可能让银行、交易所消失或者改变其主要业务,而在法律领域,它可能为合同履行、版权保护等领域带来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

 

文/Leo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Leospost授权发布

 

最近,史宇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区块链(blockchain)和法律行业的文章《区块链与“互联网+法律”的一种可能性》,带出了其中的一些话题。这两天,我在南方的艳阳冷得要命,也只好慢慢码一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来掺和一下。

 

区块链是什么东西?能吃吗?这个东西跟律师有几毛钱关系?

 

对上述问题的简单答案是:高科技;暂时不能吃;颠覆法律行业。

 

颠覆法律行业?好后怕啊!

 

可能很多律师还没怎么听说过这个词,而能够弄明白区块链这个“黑科技”是什么东西的律师估计也不多。

 

如果了解过这个技术,可能会知道区块链技术和当年火热的比特币(Bitcoin)十分相关。虽然现在大家对比特币的热度似乎冷下来了,但是比特币中引申出来的区块链技术却才刚刚开始热起来。过去一年来,各大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个黑科技。

 

不少意见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带来的结果是,银行、交易所等机构可能会消失或者改变主要业务,同时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各种以“中介”形式为主的互联网产品,如某付宝、Airbnb等都可以退休了。同时,该技术也会改变任何与“信用交易”相关的行业,包括法律行业的方方面面,例如财产公证、互联网金融、智能合同、知识产权,甚至并购上市等法律服务。

 

而这两年,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各大银行以及大型咨询公司都开始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最新消息是,在12月中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批准网络公司Overstock.com通过网络用区块链技术协助发行股票 ;据Coindesk报道,洪都拉斯政府正在与美国科技公司Factom研究用区块链技术一个土地业权属登记系统;今年6月,美国前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Blythe Masters(28岁就任该职位)就创立区块链技术公司,正在研究改变债券、衍生品等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形式;…… 。

 

读故事 了解区块链

 

在聊区块链如何颠覆法律行业前,我们来尝试理解这个听起来很屌的技术。

 

这个技术确实有点“黑”,要完全理解确实很有难度,但是要大致了解其中的根本理念就容易多了,所以你目前也不用管什么比特币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就好。(之前微信号“央行岁月”的文章就用了一个比较简单易懂的比喻来形容其作用,我们就通过类似的故事大致来了解区块链的特点)

 

在“土豪村”,村民平时都用金条去交换货品,但是很不方便,也不好保存。

 

然后有一天,德(yi)高(shou)望(zhe)重(tian)的村长突然就宣布,将所有金条放到村委会的金库,然后他用账本来帮大家记账,方便大家去兑换物品,自己从金块和交易中抽取交易费用与日常管理费。例如,如果张三要用4块金条换李四的一头牛,村长就看看张三是否有4块金条,如果确实有,就在账本上把金条转到李四名下,然后让李四把牛给张三。



 

起初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但是慢慢地各种问题出来了。交易量大了,村长一个人记账忙不过来,有时候老眼昏花,还把账记错了;之后,村长请了几个算账的帮忙记账,但是某一天,一个算账的把部分村民的账目改成自己的,被村民发现;再有一天,村长的孙子玩火把账本一部分烧了,村民的账目都乱套了。

 

期间还有一个问题是,虽然土豪村村民很想和隔壁屌丝村村民也把交易算在一个账上,但隔壁屌丝村的人表示,我们屌丝村的钱算在你们的账本上,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们村长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在大家为这些问题头疼的时候,一个叫中本聪的东瀛人从时光隧道跳出来提出一个叫“纸牌链”的办法(注:中本聪是比特币技术中一个标志性人物)。

 

金条还是先放在村委会那里,初始的账目还是转换为账上的记录,大家都知道这个账本记录。

 

在第一次交易时,张三要用三块金条换李四的牛,公共财库上会拿出一点钱悬赏给第一个算账的人。大家就开始翻账本抢着算账,王二第一个算出总账上“张三确实有两条金条并与李四进行了交易”,王二就获得奖励并需同时通过广播告诉全村人这项交易,然后大家都用“001”的纸牌记着这个交易,放到账本中;



 

当陈七要用三块金条换何八的猪时,大家又开始翻开账本和001纸牌算账,黄五第一个算出“陈七确实有三块金条并与何八交换了猪”,黄五就获得奖励并同时通过广播告诉全村人这项交易,然后大家都用“002”的纸牌记着这个交易,并在上面写上“上一次交易请看001纸牌”,然后连着“001纸牌”放到账本中;

 

整个过程就是悬赏算账,记录交易并广播交易,而交易又保持顺序。以此类推,账本上就构成了一条纸牌链。

 

这就解决了好几个问题:根据纸牌链上的顺序,就可以确定任何人的资产以及交易情况,就算烧了一本账本也没事;由于账本和算法是公开广播的、有顺序的,就不会有任何作假、重复交易的问题;同样地,由于是公开算账的,隔壁村都可以过来交易;而且,村长收的管理费也省去了。

 

从此村民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村民还真容易满足)。

 

这种记账的模式就近似于区块链技术的模式。其中反映了区块链的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去中心化(例如,不再依赖中心人物村长的信任,不再担忧村长在算账、管理过程的风险),村长可以干其他事去了;第二,不可重复交易(同一笔交易不可能重复),整个链条构成严谨的逻辑顺序,一旦符合条件就马上执行交易并广播防止重复交易,如果涉及同一人的交易同时进行,就取先查完账的交易结果,并广播出去;第三,公开性,由于村民都有备份账本,即使其中一个村民账本被烧了也可以查账。

 


虽然两种记账方式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却有根本性的理念差别:以前由某个权威性的中心机构(村长)构造一个网络,只有它有总账,大家要交易就都要听它的话,做个乖乖孩子上交管理费和中介费。

 

而现在大家通过区块链技术协议来造一个新网络,大家都可以用这个网络,大家都有备份,记账过程清晰迅速,而且造假极其困难。例如,在土豪村中,要改变大多数人的纸牌链成本不小,这样还不如直接当村长独裁去;而在现实区块链网络上,数千上万的电脑会自动记账并备份账本,造假的成本极其高昂,起码是数以百亿美元计。

 

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不可以重复交易的”的数据存储方式。而且,土豪村村民用的“纸牌链”没体现的是,现实中的区块链是自动检查记录并执行的,一旦条件符合就会触发动作,更加快捷有效。

 

这些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根本理念。

 

而目前某付宝、银行、Airbnb、VISA等“中介”就扮演了“村长”的角色,一切都得依赖它们的管理,需要以国家信用或者机构信用作为背书,确保交易可以一步步进行。

 

例如,张三在某宝网上买了李四的牛肉干,张三钱先放到支付宝里面,等确认牛肉干收到,某付宝才把钱转给李四;同样,银行在借贷、抵押等流程的角色也是差不多,张三这次把钱放到银行收取利息,李四通过银行拿到贷款并支付利息给银行,而银行从利息差中获利。

 

 

在区块链技术中,因为有数学算法以及公开网络作为信任背书,大家可以绕过银行和某付宝,直接通过区块链技术和对方交易,一方面省去中间费,降低借贷、买卖的成本;另一方面确保安全性,因为流程上一环扣一环,不会重复交易和被恶意篡改;而且能够马上执行,不用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去做拉锯战。

 

当然,现实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各种细节上会复杂得多,如果有兴趣(或者说不怕发疯)可以继续深入了解⋯⋯你大致知道这些特点也能装一下逼了。

 

比特币研究者韩锋的介绍可能会帮助了解:

 

中本聪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开始琢磨怎样在互联网上建立去中心化的信用。它思考的结果就是通过全网节点(比特币叫矿工)记账的方式建立信用。比特币协议的信用基础就是盖”时间戳”(timestamp)。谁来盖呢?中本聪设计由一些叫做”矿工”的角色来盖,他们利用他们的电脑(节点)把每十分钟全网进行的每一笔交易盖上时间戳,并记录在区块(Block)里面,然后用解SHA256密码学难题来证明各节点的算力,大家一起在全网竞争记账,最后比赛谁的算力最大。算力最大的就能竞争到每十分钟一个的合法区块记账权并向全网广播,得到二十五个比特币的奖励(这个过程俗称”挖矿”,其本质是全网竞争记账,建立P2P信用)。这样每十分钟出一个全网记账的合法区块,并链接在一起,形成一本总账,就是所谓”区块链”(blockchain)。所以,区块链的创新,开启了人类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信用的建立。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信用建立机制,从全球成本上来看,不止比金银,很可能比中心化信用的建立成本还要低,这符合全球市场进化的趋势!

 

区块链与法律行业有几毛钱关系?

 

当你已经熟悉“去中心化”、“不可重复”、“马上执行”等字眼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区块链和法律行业有几毛钱关系。

 

在区块链与法律行业之间一个主要的角色是“智能合同”。

 

(现在已经有公司开始做智能合同:例如,http://etherparty.io/https://create.smartcontract.com 以后有机会会和大家深入研究这些产品。)

 

其实智能合同的内容跟一般合同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在执行与实施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可以不用付出额外的执行成本、风险成本、以及中介成本。

 

例如,在赌博游戏中,刚从银行借了钱的李四拿了钱去玩赌博游戏,把100块作为赌注与张三赌钱,张三也把100块押注,结果张三输了,但是张三这次赖皮,没给钱就跑路了。

 

下一次赌博的时候,张三聪明了,使用了智能合同,赌博各方都把钱转换成虚拟货币账号连接到智能合同,当结果出来说张三赢了,智能合同会自动执行,根据触发条件让钱转到张三账户下。

 

可能会有人说,这个现在技术不也可以做到吗?确实是有类似的操作程序,但一般程序还是要依赖第三方平台,而区块链技术却保证了交易不用依赖第三方平台或者政府机构去作为信任背书、管理、判断,也不会有重复交易和造假的问题,而且能够自动马上执行;区块链还涉及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方便交易。这些理念,也是之前无法一下子突破的。

 

同时,要十分完美地实现智能合同还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客观技术环境:物联网络 + 信息网络。这就表示,智能合同要连接现实资产或者物品,还有政府公布的各种房屋登记、信用证明等信息,并在一定条件下触发交易。

 

再举一个例子,在汽车租用中,每辆汽车配备了电子钥匙(带有汽车的开启权),电子钥匙与智能合同通过网络相连接。假如租借一方违背了合同条款,使用时超载了十个人,汽车的测重系统就会将记录告诉智能合同,智能合同就会根据条款自动执行合同条款,取走汽车电子钥匙的所有权,违约一方再也无法启动这个汽车。

 

 

在传统方式中,在汽车、房屋购买过程中,买房双方要请各自的律师起草文件,之后不停核对各方资料、证书,甚至在后续的各个步骤中要不停验证,即使在违约的时候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谈判执行……对于这些无法想象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智能合同都能解决。

 

甚至一定程度上,这个可以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例如,农民工和承包商订立了智能劳动合同,一旦触发条件就自动给工钱,不给钱的时候,包工头的资产就会自动扣押、拍卖。如果真是这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农民工的讨薪问题了。

 

现实中,在包括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不少平民百姓依然无法支付律师费去长期对抗对方的违约行为。这个区块链一定程度上会去掉了“请律师”、“请仲裁员”这个步骤,虽然对于部分律师来说,这个听起来有点后怕。

 

不过,这还需要其他技术支持:强大的物联网、信用网络以及电子货币系统,目前这几个技术还有待提升。虽然还有些距离,但是一些基本的应用还是可以做到。这种感觉就像人工智能在法律的应用,慢慢就会颠覆行业。

 

在理想化的状态下(这个一定程度上要看物联网应用的程度),区块链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还是值得去想象。因为不只是智能合同、在知识产权、遗嘱、信托、证据保存、保险,甚至上市、并购等大型交易等都可以应用。史宇航同学在文章中就提到,区块链技术在公证、版权的应用。例如,在“物联网+区块链”的技术上,版权都可以根据时间附在产品上,不能被随意篡改或者冒用。

 

而韩锋也提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知识产权信用销售体系:

 

大家知道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的信用是很差的,点击量等假数据满天飞。有人说行业潜规则是公开的数据除以四。没有信用的市场就是不完善的市场,也是一个无法有真正金融服务的市场。后来我们讨论可不可以用区块链,每一个视频用户都可以是一个节点,来为视频的使用情况记账,然后可以奖励用户彩票中奖的机会。将来这个视频建立了分布式信用,这样一本所有用户共同记录的总账,信用会高过任何中心化平台,因此获得广告收入和金融支持的概率也越大,可以拿出10%收益来抽奖,那正版用户(同时也是区块链的记账员)抽到百万大奖是完全有可能的!有了全网记账就有了真正的信用,有了信用就自然可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而且这个信用一经建立就是全球性的。如果建设好,完全可以推动中国的软实力文化产品向全球辐射!

 

这种办法可行性还不确定,但是,区块链在法律行业可以变化的地方实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毕竟区块链技术甚至可以改变社会组织形式。

 

我个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法律行业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意义。

 

一、由于智能合同都是合同语言转化的电脑代码,要求合同条款有着更精确的描述,真正能够依照法律去执行。合同条款清晰才能触发合同条款的自动执行。例如,智能合同不会有“适当的时间内”、“尽可能”等模糊的说法,直接说“2015年12月25日13点0分0秒执行”。同时,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智能合同会进一步辨别草拟合同与各个数据系统之间的矛盾之处,减少合同的错误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当然,还是有些人喜欢模糊美,认为不要把东西说得太死,或者认为法律最后是人说了算的,机器无法理解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辩论了。)

 

二、对于各个群体更公平。第一,没钱的人不用花费过多的金钱打官司;第二,由于整个技术是算法、公开网络为信任背书,将来的金融机构更乐意接受穷人带来的风险,贷款给他们。

 

三、由于大部分物体的权属都可以电子化,效率提高,各种法律成本也大幅降低。对于各种法律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会相应得到控制。

 

法律行业怎么变?要做什么?

 

上面就说到,平民百姓可能不用请律师了,那么律师可以转行了吗?

 

首先,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社会组织形式都不一样了,律师到底还存在吗?不过这个命题可能太遥远。在短期内,和金融从业员一样,律师可能会朝不同方向演变。其中一个方向是,律师将会混合了合同起草工与编码程序员的功能,甚至更偏向于后者。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的一部分律师应该会专门集中制作智能合同模板,其职位可以称为“智能合同师”。在公证、知识产权方面,相关人员的角色也会随之改变。总的来说,简单的“中介”角色会变弱,传统律师数量也会骤减。到这一步,一些律师真的要懂点编程技术才行。

 

而在这个时候,律所合伙人或者管理者可以了解更多区块链技术在律所业务和管理上的应用,抢先一步总是好的。这个可能只限于拥有强大IT部门的律所,毕竟国内很多律所的管理还停留在原始时代或者工场时代。另一个事实是,即使是厉害的IT人员也并一定不了解区块链技术。

 

疑难杂症

 

推销区块链的话说多了,也臆想一下很多可能随之出来的问题。

 

现在区块链就是要建立新的信用秩序以及新货币,以前是从贝壳、黄金、纸币和政府信用等一步步走来,而美元主导的秩序已经出现很多问题,现在要创建的就是超主权的货币。

 

所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目前银行、国家都是以政府信任度作为背书,如果真的“去中心化”,社会架构如何变化,政府是否舍得放权?国家立法是否支持或者认同这种技术及其所产生的产品?(对此,你可以参照比特币在各个国家认受程度的差异。)如果政府要认同,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另外,物联网说起来是很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联网吧?如何确保合同触发条件的可靠性是一个问题,另外还可能涉及各种问题。举个不知道是否合适的例子,谈论小孩抚养权的时候,是否要把小孩当成物品来联网呢?如何联网?同时,物联网与区块链中产生了一些其他费用是如何计算呢?是否真的完全免费呢?如果不免费,是否仍然会有不公平的事件出现?而且,物联网还要依赖各种信息系统,但很多国家在信息公开上非常落后,要让主要资料(如公司登记、信用系统)等联网还真不容易。

 

第三,无论一个系统多么的安全,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漏洞的,区块链的各种漏洞会如何出现还是未知之数。就算技术上保证了各种安全性,现实中人们之间的交易操作还是有各种漏洞,这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否物联网能够解决一切?公平是否还是偏向一方?

 

自觉地对这一话题还有很多疑问,无法完全在文章里面述说。但无论如何,区块链已经在改变世界了。不知道你准备好了吗?

 

 

实习编辑/马艺方

为无讼供稿/tougao@wusongtech.com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