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干货 | 庭审秘笈:出庭19年经验总结
民商法律智库   2019-03-29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商法律智库

 

 

出庭时紧张兮兮,发表意见不知所云

发问抗辩自说自话,常常陷入自嗨

回答法官发问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应对

对方律师发言时听得恍恍惚惚,搞不懂对方证明的逻辑

...

如果“法庭视如战场”

那你还没上场就歇菜了可不行

上战场就怂也不行

战后撂挑子也不行

希望这些庭审技巧可以帮你“驰骋疆场”!

 

一、庭前:庭前准备的“三纲五常”

 

(一)“三纲”:三大提纲

 

1.诉讼策略大纲

 

每一个纠纷背后都是“利益博弈”,在法庭上就体现“诉讼博弈”。

“诉讼博弈”是请求权博弈、事实证据博弈、法律依据博弈叠加的结果。

律师需要有法官思维,庭前分析和揣摩法官就这三个博弈的考量必不可少。

掌握法官论证路径演绎法,理解和把握案件裁判思路。

庭审策略如同战场战略,制定庭审战略才能在法庭上保持清醒、运筹帷幄。

 

2.提问大纲

 

提问大纲分三部分:

自己发问:通过设计提问,澄清一些对我方当事人有利的案件事实;

对方发问:预设对方提问,以防对方挖陷阱,让你陷入不利境地。

法官发问:预设法官发问,帮助你预测法官审判思路和裁判结果。

 

3.代理意见大纲

 

标题引发关注

给代理意见起个题目吧!也许不能涵盖你所有的观点,但是题目而引发法官兴趣就迈出了第一步。

陈述重要事实

别写流水账,找到与核心观点对应的事实或能够映证你核心观点的事实,着重陈述,加深印象。

明确诉讼目的

逻辑清晰表述重要事实和你所持观点的关系。

诉讼律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的代理意见作了法院的判决意见。

 

(二)“五常”:五大常规准备事项

 

1.审查案件管辖

 

有律师认为管辖问题是法官的事,律师不需要重视。

但案子管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哪个法院审,牵扯到事实认定、诉讼策略制定等一系列问题。

遇到约定不明的管辖协议,无论是级别管辖还是地域管辖,律师都有责任调查清楚。

 

2.确定诉讼请求

 

分析当事人诉讼请求主要看3方面:

 

事实是否有证据支持

每一个基本案件事实客观上是否存在?法律事实是否有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撑?如证据不充分是否还可以通过当事人出庭、追加其他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申请现场勘验、申请司法鉴定等方式增强法官内心确信?

 

诉求是否有法律依据

每一项请求诉求请求是否明确、清晰,是否有充分的实体法规定作为依据,即是否具有充分的请求权基础;如无法律依据,是否有法理等作为支持。

 

责任形式是否恰当

如主张多个被告承担共同责任或连带责任有无明确法律依据;

主张的责任承担方式是否有明确依据且合理并具备可执行性。

 

3.明确法律关系

 

判定事件是否形成法律关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该事件是否为法律事件;

该事件是否存在相应法律规范予以规定。

如满足这两个条件即形成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与举证责任之间密切相关。律师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时要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4.检索法律依据

 

代理案件中无论是“事实”还是“法律”,都要通过法律检索来完成。

 

找什么

检索主体—原告和被告

检索事实—证据

检索法律—适用法条及判例

检索背景知识、行业知识

 

怎么找

除了上网在北大法宝,中国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巨潮网等专业网站,学术著作、实务类期刊检索。这些最常用的检索方式。还可以通过问相关领域的专家高效获取信息。

 

5.收集案件证据

 

搜集证据要全面、提供证据要及时、形成证据要规范。

 

证据、证据存放的处所、存在形式、是否需要采取保全措施、是否需申请勘验、鉴定、是否有证人或聘请专家证人、是否需要当事人亲自到庭陈述、是否需要准备反证等,均要在庭前综合考虑、逐一落实。

 

收集证据后要制作证据目录,为了让法官和对方都很清楚你的证据逻辑是什么,每份证据的目的是什么,提到哪份证据在哪页也能快速找到。法庭上节省法官的时间,节省对方的时间,也是在节省你自己的时间。

 

二、庭中:庭审发言遵循“目的原则三清晰”

 

(一)目的:以说服法官为目的

 

庭审发言本身也是说服的过程。

怎么说服? 站在法官的角度思考问题很重要。

你要说服的永远是法官、是裁判者,而不是对方律师。

 

诉讼案件中,律师最渴望了解的恐怕就是法官究竟为何会作出这样的裁判。

优秀的律师往往能够洞察法官如何思考,如何形成裁判思路,知晓“裁判背后的故事”找出案件细节来影响法官的判断,让法官感觉你的观点更可信,甚至从内心深处认同你的观点。

 

(二)原则:以尊重对手为原则

 

一位真正优秀自信的律师,

不会只图法庭一时之快,而是会用自身专业的素养和深厚的功底,

用证据和法律取得法官的支持。

在法庭上大声喧哗、大吵大闹的人,往往内心极不自信。

你在尊重你的对手也是在尊重你自己,因为你们身上都有律师的标签。

 

(三)三清晰:观点清晰、逻辑清晰、理据清晰

 

1.观点清晰

 

信息过量与信息匮乏同样糟糕。

从开庭陈述开始就要亮明你的观点。有效引导法官理解案件争议焦点。

为法官搭建起案件整体框架。

 

切记开庭陈述时要:

1. 对案件的轮廓概述而非细节描述

2. 对案件的综合抽象而非分析解构    

3. 对案件争点的呈现而非遮蔽

在庭后陈述则需要要强调影响案件的关键观点、补充庭审遗漏观点。

 

2.逻辑清晰

 

法庭之上是法官注意力的争夺战。

 

采用“总分”式有逻辑的表达,亮明观点分层阐述理由。

相比先叙述长段事实后表明意见更有说服力。

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都按“三段论”来思考问题。

基本事实-大前提,法律规定-小前提,得出-结论。

法庭不是辩论比赛,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雄辩,也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滔滔不绝,关键是围绕争议焦点和要件事实,一语中的,张弛有度。

 

3.理据清晰


“刀刀见血,字字珠玑”是律师庭审表达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律师在法庭上的每一句发问、每一条质证意见、每一个辩护观点,都应论点与论据契合,立足于庭审焦点重点突围,紧紧围绕辩护与代理目标展开。“跑题式辩护”不仅会引起法庭对庭审效率的担忧,还可以让你丧失发言权。

 

三、庭后:庭后跟进实现“四个沟通”

 

1.与书记员沟通 — 庭审笔录

 

看庭审笔录,不仅要看自己说了什么,还要看对方说了什么。

看自己说了什么,确认自己的重要观点是否被法庭准确记录了。

根据庭审总结出的新观点一定要提醒书记员补充笔录。

看对方说了什么,明确哪些内容是对方在法庭上已确认或双方达成共识的。

对于双方争议比较大的内容,代理词就需要重点论述清楚。

如法庭允许最好复印笔录或拍照留存,方便自己补充代理意见。

 

2.与法官沟通 — 代理意见

 

提交法官要求的材料的同时,律师应“主动出击”!

在庭审结束后适时致电法官或法官助理,询问法官是否对案件事实或律师提交的法律意见存有疑问并及时提供解答;根据法官的反馈和庭审情况,将法官疑惑的地方,通过大数据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为法官提供一种裁判思路,寻找一些裁判依据。

 

3.与客户沟通 — 庭后报告

 

服务客户,反馈至关重要。庭后报告既可以使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提高客户对案件的重视程度,向当事人提示风险,又可以直观展现律师为案件付出的努力,获取客户信任从而体现律师的服务价值。

 

4.与自己沟通 — 复盘笔记

 

庭后复盘是对庭审全过程情景重现和盘点。

以及时全面对庭审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复盘内容“三个度”】

 

庭前准备的充分度

其一,携带的材料是否完备;其二,庭审内容的准备是否全面。


庭前预判的准确度

庭后复盘的重点即在于回顾探究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对方提出反驳的观点,双方的争辩思路以及法官关注的事实是否与自己庭前判断的一致。如不在预判范围内,则需反复揣摩思考法官的逻辑思路以及遗漏问题的原因以确定改进方向。


庭审表现的满意度

庭审表现核心是表达,表达需兼顾形式与内容。因此复盘的内容就包括表达形式,语速是否适中,语言是否流畅还有表达的内容和效果,亦即表达是否清楚,是否准确、无误地向法官传达了关键信息。

 

 

编辑 贺原榛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