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界心得 | 锦天城律所实习小记
王蔚珽 王蔚珽   2018-03-08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研一下半学期,为了提前体验法律相关工作,也为了能更好地确定与调整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搜寻信息、投递简历、笔试、面试,顺利获得了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团队的实习机会。该团队以日本客户与日资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业务内容涵盖非诉板块与诉讼板块,非诉板块主要有涉及日常合同的拟定、客户企业内部法律相关事务的咨询与处理,诉讼板块则内容相对丰富,主要以民商事案件为主,部分涉及行政相关事务。因此,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4个月时间里,我既接触了诉讼相关的部分工作,也对一些非诉业务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梳理现阶段自身的不足,更好地为将来的正式工作打好基础,本文接下来将从律所实习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思、所想四个角度出发,总结与整理律所实习的体验报告。


律所实习之“所做”“所见”


在律所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工作相对基础与繁杂。在诉讼业务里,主要是协助同组的律师处理案件,从一开始的尽职调查,到后续陪同律师与当事人就所涉问题进行沟通了解、与法官联系、整理寄送诉讼材料等。在这一板块所接触的工作中,印象较为深刻且相对收获较多的是:(1)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经验;(2)协同组内律师与当事人就所涉案件进行沟通、拟定诉讼策略的经历。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法律相关工作,因此当同组的律师助理让我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尽职调查时,真的可以用“一脸懵逼”来形容自己。没有既定模版可以参考,再加上进组时间不长,实在是不想就自己的事情多次打扰同组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度,当然也是自尊心作祟,不想让同组其他成员认为自己连这样的小事都完不成。所以,为了赶上律师助理给的截止时间,我只能结合不充分的所获信息与百度、知乎上的各类经验贴展开尽职调查。当然这仅仅只是实习最初的窘境,随着工作的不断接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不但形成了自己风格的尽职调查报告,能够结合不同案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而且还了解了之前自己所顾虑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对于一名合格的律师,在展开一项工作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知晓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工作要求,否则后续的努力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毫无助益。此外,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我渐渐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的查找方式,知道了在进行尽职调查时通常所需的平台与工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自己的信心。


与律师一起会见当事人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比较期待的工作,因为一来可以近距离观察同组的律师是如何待人处事,展现专业技能,拟定诉讼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当事人的反馈,可以熟悉、了解社会生活中相关案件会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这与单纯靠自己做尽职调查所收集的信息是完全不同。举例来说,我在实习过程中就有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件,我们有个客户是主要做存储类电子产品的,某一天突然收到一名消费者的投诉,说其买到的电子产品因为存在问题,导致其保存在内的数据无法恢复,由于没有备份且内容十分重要,该消费者不接受客户更换产品的方案,强烈要求其恢复数据。而结合我们客户的情况,一方面的确没有恢复数据的技术支持,就算通过一定方式能开始数据恢复工作,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可以将该消费者的数据恢复。此外,客户在产品的包装上也明确注明,出现故障对数据不进行负责,只提供产品的更换服务。由此,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进而最后诉诸法律。在刚接触这个案件时,我其实对自己客户对自身产品数据恢复的态度也不是特别理解,且由于涉案双方财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个人情感上,反而有点同情那个信任电子产品又惨遭数据丢失的倒霉消费者,觉得自家客户稍微有点财大欺人之感。但是,跟着负责律师与客户一起面谈,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我才发现我果然是社会经验还远远不够。

 

据了解,客户的产品零售价只卖300元左右,但一次专业的数据恢复却可能需要花费1000元不止,作为产家与商家,自家客户当然也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售后服务以此带动产品销售数量,增加自身利润,但若在售后服务中如消费者所愿加入对丢失数据负责这一条件,则根据上述金额对比便可知,客户极有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隐患与损失,因此,考虑到客户的盈利属性,增加对数据负责这一售后条件将必然导致客户相应地提高产品价格,将可能的经济损失转嫁给广大的消费者同胞,结局未必就比现在的情况要好。与此同时,在当前市场各大相同类型产品均不对数据损失负责的情况下,客户若排除众议对该消费者损失的数据进行负责并恢复,则无异于在该领域中开了小口,势必对其他品牌的产家与商家也产生一定的联动影响。这些内容与内情是光靠各类网络平台上面干瘪瘪的文字所获取不了的,记得那次面谈结束后,社会小白的我才茅塞顿开,理顺了案件相关的各类逻辑,安安心心地准备整理相关的诉讼材料。由这次经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情况下,虽身为法律工作者但可能熟悉的只是字面的法条与法规,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多与该领域的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补足自身脑海中的逻辑盲点,从而有利于诉讼案件的顺利展开。


在非诉板块中,我做的工作主要是相关英文、日文文件的翻译。这份任务其实真的说起来不难,借助自己的语言知识以及网络工具,要想把内容意思用另一种语言翻译过来难度不大。但是,比较让人困扰的问题在于,虽然我翻译的内容意思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所组织的中文、日文或是英文总感觉不是专业表述,直白来说就是不地道,一看便是实习生或者是法律新手。为此,我有专门去讨教同组的另一位实习生,她的反馈是,新手翻译成我这样或者说存在这个困扰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项工作要想翻译准确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实践,并不能一蹴而就,她给的建议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多多接触相应的文本与合同,仔细观察专业的表述方法与形式,建立素材库,不断地进行专业词汇与语句的积累工作。


除了实际接触到的诉讼与非诉相关工作,为了提高自身效率,更好总结实习经验,从实习开始之日起,我便效仿在网络上看到的某经验帖,针对每一天自己接收到的任务从工作内容、完成周期、汇报对象、感悟总结,逐一进行了相应的记录。通过这样的记录,平时看似很平淡、很繁琐的一项项工作仿佛形成了一个系统,从这个系统中,我可以分析自己的改变之处,哪些技能得到了提升,哪些地方一直有待提高。此外,也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的素材库,可以很便捷地搜索涉及什么内容时应当运用什么工具,律所内部要进行什么行政事务时应该与哪位人员交接,汇总到哪个办公室……总之,从这个方法的实践中,记忆力一直不在线的我收获颇多,因此,可以考虑在今后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继续沿用该方法,作为提升自己效率的一个小窍门。


律所实习之“所思”“所想”


在研一下的4个月时间里,自己处理的事务与学校内单纯的书本学习稍显不同,所接触的工作事务更偏实际、更显专业,面对的人事环境也更为复杂,处事往往需要各方面衡量。仅从感受上来讲,我觉得这段时间是自己时间利用率最高,最为充实,收获最多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在观察了身边真正社会人的工作状态之后,也更为清楚自己的不足与不利之处,努力琢磨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报告该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结合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做”与“所见”,反思检讨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发展与转变方向。


经过实习,我觉得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仍然很幼稚,换言之,自己的情商有欠提高。在自己的印象中,律师这份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质便是“八面玲珑”,并能够运用自身的这一特质开拓自己的业务,维护自己的客户,而目前的自己在这个方面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例如在办公室中,也许是由于外面位置满了,与合伙律师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办公,跟其他组内的成员平时交流不是特别充分,所以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总感觉会有点不自在,不能非常自如地跟他们进行交流,彼此之间仿佛存在隐性的距离。为了改善情况,我也曾经试着用段子或者笑话来调节关系,但有些时候却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反而给自己平添了一份尴尬的感觉。我有结合自己各方面情况,分析过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总结出来主要应该是因为三点问题。第一,对自己不够自信。要想正常发展一段社交关系其实应该是一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情,毕竟相同的事情全世界每分钟都在发生,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有时候是自己过于关注,过于敏感,当我意识到存在这一原因的可能时,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放轻松,结果情况真的有所缓和与改善。第二,与人接触经验不足。由于一直处于校园这一单纯的人文环境中,再加上本身相对内敛的性格,我其实一直都很清楚,与班里的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有待提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结合自己的观察以及网络上的经验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心态的转变。我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与人接触,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不断地让自己离开现在的安逸圈,抓住不同的机会去尝试去改变自己。虽然截止目前,尚未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状态,但还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改变。第三,深受自身完美主义的毒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好像对所接手的事情看得越来越重,一点点小细节不做好便会浑身不自在,每次都把一件小事放大到好几倍来进行对待。由于存在这一特质,身边人一个蹙眉,一个不开心便会不断地从自己这边找原因,总结是不是自己哪边做得不够好,惹到了对方,因此每次人际关系都进行得小心翼翼,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让对方感觉轻松自在。为此,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解决办法,有待未来继续观察与改善。


除了情商低,另一个新发现的不好现象也让自己颇感棘手。一开始刚接触实习工作时,由于对一切都不甚熟悉而且周围的环境也是陌生的,因此凭着一股新鲜感以及着急融入环境的心情,可以耐住性子把所有的任务仔仔细细地完成。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重复工作的不断处理,对于工作我开始慢慢产生了一种不耐烦的感觉,撰写尽职调查报告的时候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反复核实法条的内容以及生效情况,翻译文件也不再反复进行核查,查找典型案例也不再全文通读而是直接跳到“本院认为”。当我有一天猛然发现这一变化以及自己之前似乎甘之如饴的心情之后,一下子感到很懊恼,觉得自己的状态好像陷入困境,有待立刻调整改善,于是面对接下来的任务,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以原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让自己产生想偷懒的小念头,但是好像效果不佳。


……


这次实习体验仿佛是未来给我敲的一次醒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所长以及目前的不足。相比之前的几段实习经历,律所的实习让我每天都处于学习、接触新的知识与内容的状态之中,也许未来自己的能力会慢慢赶不上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也很欣赏周围法律人的工作态度与实务精神。经过这份实习,不出意外,出了法学院的大门,我应该也会在某家律所里面,作为一名新生律师开始自己的工作,琢磨自己的业务,开拓自己的客源,希望自己能满怀期待并准备充分地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责编/孙亚超  微信号:elesun724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