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讲述 | 法律人如何看待专业提升培训课
无讼观察员 杜倩如   2018-06-2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互联网时代带给法律人的不仅是机会,还有面对新鲜信息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与危机感。正所谓“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当代法律人必备的一项素质。各种法律相关线上线下的律师培训课应运而生,或邀请名律师分享实务处理的经验,或邀请律界成功人士帮助律师进行能力提升。面对层出不穷的律师培训课,你持怎样的看法呢?你认为这一项学习投资是否值得呢?你是如何挑选、适配这些课程的?你更感兴趣对自己执业领域的实务分享,还是更喜欢听听前辈们是如何自我要求提升,走向成功的呢?下期的夜聊会,小编将邀请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法律人们,分享他们对法律专业培训课程的看法。

 

今晚我们聊聊“法律人如何看待专业提升培训课?”

 

无讼观察员/杜倩如
 

俞乾文 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


我们很少听到教师在拿到教师资格证后马上参加教学培训,我们也很少听到医生从医学院毕业进入医院后立刻投入医学培训,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走过司考、跨过整整一年实习的律师同仁,对于专业提升培训课趋之若鹜。


常常我们会反思,参加专业提升培训课是法律人知不足而想提升的需求使然还是在商业营销下盲目交智商税的结果?这一问题,问的是大家,也是我自己。作为部分设问,我且自问自答,抛砖而引玉。


一、法律人扎堆专业提升培训现象的虚实判断


我一直认为判断的错误总是能归结到信息不对称下事实认定的错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仅仅适用于兵法里的行军打仗,同样适用于现实中每时每刻所发生着的故事。对于早已高度近视的我,要想看清真相并不容易,但是看清真相真的很重要。


直观的感受告诉我,在2013年前后,法律人的培训课并不多。然而就在这两年,法律培训拔地而起,不同的平台、不一样的机构、线上的、线下的、公开课、私享会,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我极其认真地想了想,法律人专业培训真的有这么火吗,也许法律人专业培训在这两年里确实有所发展,但是未见得真有如此火爆。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火,是为什么呢?


哦,原来不知不觉,在我们的微信好友里已经存在不少从事此类培训的朋友,同时我们不少的好友本身也就是在培训课上所认识的。一场培训,经过10个圈中朋友的转发,留在我们大脑皮层的印象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一次活动,通过信息的多轮投放,所产生的联结也就不一样了。我的结论是,根据我现在所知道的信息,我无从判断法律人扎堆专业提升培训的现象的虚实。


二、我为什么参加法律人专业提升培训


我必须坦白的交代,法律人专业提升的培训课,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我已经参加不少,并且仍将继续参加。


参加的理由很简单,我就是想看看在这片大陆上的其他法律人的生存状态。我所在的地区的城市规模和发展状况决定本地的法律市场、法律人的生存和其他地方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不甘于做一只守在井底通过井沿看天的青蛙,我总是想着能有机会去外面开开眼。法律人专业提升培训课程的老师,通常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翘楚,其华丽丽的业绩背书对我有足够的吸引力。通过每次课上和一群来自不同区域,有着不同背景的同学们在一起的接触,足以让我对于法律人不一样的生存状态有切身的体会。我通常能够通过培训,达到我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对是否建议周边的人参加法律人专业提升培训的看法


是否建议法律人参加专业提升培训,应当是因人而异,私以为判断的标准是"是否适合"。关于是否适合会出现一个悖论,适不适合的前提是尝试,没有试过的时候并不知这一课程适不适合我。我的想法是即便没有尝试过,但是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课程的主题


比如你所在的所是一家只做争议解决的律所,同时你个人现在以及未来的计划也是只专注于争议解决,而现在有一节专业培训课所讲的主题是常年法律顾问的市场营销,那么显然这一课程不适合你的概率是极高的。相反你的所专注于争议解决,新开的课程恰恰是争议解决案件处理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分享,那么这个主题和你的需求契合的概率就会高得多。


2.课程的举办者


有时候课程的举办者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法律培训市场的竞争中,总有那么几家机构已经脱颖而出。市场已经证明,这几家机构出品的课程是很棒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相信经由这样的机构出品的课程,即便是新课程,其质量也是有保证的。


3.地区法律市场的发展水平与课程完善度的匹配


专业提升培训课的商业属性决定课程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层能够持续地吸引学员。法律人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是为学以致用,很大一部分人是觉得在某一专业技能方面有欠缺或者是需要补强。这种自我认知源于比较,比较的对象更多的是附近的人,附近的法律人所反映出来的也就是地区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水平。假定当地法律服务市场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时你再去学习一种仍旧处在初级阶段的技能,试图以此作为自己新的亮点,效果不见得会好。


结语:什么是法律人一定要有的专业技能,是否存在法律人一定要有的专业技能,一项技能有没有可能通过一天或者两天的学习而速成,参加培训是找寻一条新的路还是挖了一个新的坑,这些问题留待有兴趣的人思考,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共同探讨。

 

冯清清  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

 

律师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苦在于此,乐亦在此。专业提升培训课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聊它之前,先分享一个感受,作为学习的大前提。


我们经常看到,“五分钟了解……”,“关于……不得不知的8个干货”,诸如此类。这种标题,很容易挠到假装学习的人心上的痒痒。但就我个人经历以及观察身边基本功扎实的朋友,无一不是认真下了功夫啃了硬骨头,干货湿货都读了,花了成百上千上万分钟,才真正通透的知晓某个问题,并触类旁通由点到面。


这是学习的真相。要想弄明白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要想在某个专业真正有所提升,就不要去相信那些速成、秘诀。专业培训课中有这种传销字眼的课程设置,基本可以过滤掉。老老实实做研究,这份力气省不了,也省不得。


除了参加课程,增加输入,也要尝试输出。尝试学习后整理自己的笔记或提纲,并争取在适当场合分享或讲述。有了这个过程,你能得到的提升一定大过只是听课。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似乎懂了,知识点已然掌握得滴水不漏,你讲讲看,可能漏得一滴不剩。


最后说下对成功经验分享这类课程的看法。一句话,听听就好锚点。经验之谈,就是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莫燕雯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


如小编所说,"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当代法律人必备的一项素质。"不论是从实务角度还是理论知识,法律是社会科学,相较于自然科学更替的更为频繁,同时,法律人接触的并非法律的一个方面,但是能够扎实理解和把握的范围毕竟有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律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


一、学习途径分享


(一)文字学习


之所以用"文字"学习作为标题,笔者认为"文字"就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最新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公报案例、理论书籍等等,也包括在无讼阅读等通过文字直接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


笔者认为这些过程是法律人学习最高效、最直接的方法,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也是笔者最为推荐的一种学习方法。毕竟每个人对于法律的认知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直接通过文字学习更加直接,可以获取最有效的知识与信息。


(二)课程学习


第二种学习途径也就是小编提到的线上线下的律师培训课,不论是律师协会还是各种新媒体,都会推荐很多有价值的课程,以供法律人学习。


笔者认为这些课程一定程度上对吸收新知识,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信息、技能很有帮助,笔者也经常参加一些课程,作为律协教育培训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会做一些记录。但是,课程学习与文字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个人观点,律师不再是在校学生,已经不需要填鸭式的学习,而自主学习更为重要,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信息和知识点,转化为个人办案的能力。


二、少一点鸡汤,多一点干货


这是笔者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少一点鸡汤,多一点干货,不论是律师还是其他法律人,大家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有限的时间应当用于有效的知识学习中,很多培训课程中,干货偏少,个人观点偏多,甚至有很多鸡汤内容,法律人不需要鸡汤,这一行的辛酸苦辣在入行时就已经确定能够承受。


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手动"快进课程中的鸡汤内容,吸收必备的干货知识,笔者非常喜欢无讼很多专栏,例如:民商辛说等,从中能够学习到很多有效知识。

 

曾立 山东福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法律人接受专业培训的必要性


这似乎是一个逻辑上需要点到,实际上不需要赘述的问题。传统上讲,法律人实操能力的提高可以凭借自行学习、师傅带徒弟、向同事学习等方式完成。但毋庸讳言,法律人的上述传统学习方式存在获取知识不系统、时间成本大、高价值技能获取量过少等缺陷。


法律实务培训是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法律人通过系统传授的方式为需要该方面技能的法律人提供指导的过程。这种培训常被称之为专业提升培训课或法律实务培训课,其具有知识系统、实操性强、上手快等特点。随着当前社会法律纠纷的多元化、快速化,个人认为法律人如果仍然固守传统学习方式,不知改进,很容易陷入业务技能"不进则退"的窘境。


二、当前法律实务培训的问题


虽然法律人通过培训提高自己具有必要性,但并不等于说当前的法律实务培训已经可以满足广大法律人的需求。当前法律实务培训课程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照本宣科、干货太少


法律实务培训课不同于普法培训课。听课的律师或者法务对所听领域的知识往往已经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有些法律人甚至在听课时已经对该领域相当熟稔,人家愿意选择该项课程的目的无法是想获得能力的验证或思想的启发。遗憾的是,不少讲课者把听课的律师或法务当成了非法律工作者,从基本的概念讲起,照本宣科一直讲到法律的相关规定为止,再或者一味强调某项法律问题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实操知识却较少涉及。


(二)课程形式单一


或许受我国传统教育形态的影响,很多法律实务培训课一般都是一个在讲,一个在听。即便存在某些互动,也只限于小范围的短时间提问。其实法律实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交互产生的动态实务问题的活动。不少培训课程,在确定听众后,在培训开始前完全可以先搜集听课者的问题,课程开始后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讲授,课程过程中当然也可以进行有效互动。有些实务技能适合模拟操作的,通过模拟完成更能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例如无讼的模拟法庭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培训应以满足客户需求目标,学习应以将课程干货吃干榨尽为目的


个人认为,法律实务培训的价值点其实就是广大法律从业者的知识及能力需求点。在竞争激烈的法律培训市场,谁能精准把握这一需求点并提供符合该需求点的高品质产品,才能在法律实务培训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对于急于提高自己的法律人而言,在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之前最好先自行学习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完成基本知识掌握后再通过技能培训获得实操方面的干货。切忌连某方面的基本法律规定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收听法律实务课程。此种方式一方面浪费了听课时间,另一方面实务课变成了普法课,学习者很难深刻领域课程精髓。

 

陆林林 江苏千树律师事务所

 

终身学习这件事 


现如今网络上,线下都有很多标榜青年律师必备字样的各种培训课程,很多青年律师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律师终身学习这件事是必须的,作为用法的人,必然需要不断学习并灵活运用才能够立足在新的时代里。


终身学习是一门放弃的艺术


为什么说终身学习这件事也是一门放弃的艺术?律师这个行业不存在全能,更多的都是择一而终。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律师行业必然会走向精细化区分的阶段。既然是精细化,那么作为青年律师必然是需要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在哪儿,然后通过不断的选择性学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所以与其什么都学,不如放弃一些不需要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需要的知识不是更好?


只谈实务不谈鸡汤


笔者更倾向于选择实务分享类的培训,主要还是因为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等别人成功后再拿来分享的东西,可能早已经过时。而且成功者本身会不自觉夸大其中的困难,凸显自己成功的不易,反而容易让青年律师提前进入畏难阶段。


相较于经验分享,笔者认为实务分享的好处就是拿来就能用,迅速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所以选择何种类型的培训,笔者主张只谈实务不谈鸡汤。

 

赵晶  山东舜翔(枣庄)律师事务所


律师离不开案源,而案源的获取,除去靠所里分得,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争取案源占据了很大比例,此外还有靠运气、善于抓住机遇等等因素。不管何种因素获得案源,要追求高质量的办案效果,专业技能绝对是基础,而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身处信息社会,各种可供选择的实务培训课可谓层出不穷,既有线上也有线下。每一位律师成长的过程不同,对于培训课程的选择需要区分阶段及个人状况进行选择。


一、实习律师


将法学院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务操作中需要经过入门及上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实习期内需要以做案子为主,平时注意多向指导老师、同事、同行请教,多学多做多思考。另一方面,适度的专业培训课程也需要参加。线上如点睛网的课程,我们山东省的实习律师有在点睛网上修满学分的硬性要求,课程内容以综合技能的培训为主,虽然课程不能随意更换,且授课老师水平良莠不齐,但或多或少还是有所收获。修够学分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对来说层次更高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就从这种高水平的授课中获取不少真经。


二、执业律师


正式执业几年后,对于自己的专业倾向也会有一定的把握,以迈入专业化程度更高、精细化程度更深的领域为目标,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匹配的课程进行持续深入学习。线上有如"税务律师培训"、"刑辩律师培训"等课程,由于类似课程名目繁多,且学费不菲,笔者建议在选择此类培训前先查看一下授课老师的背景、专业程度,以及听课反馈,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而线下各大名校举办的培训班,不可否认,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各位名律、知名法学教授、大法官等等,能够收获很多真知灼见,但其实质意义更在于增长见识、拓展人脉,因此,笔者建议根据自己实际所需选择适合课程。


除以上所列举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外,很多律所内部也会定期举行业务培训,根据所内律师的不同程度进行课程设置,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以促进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的成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发现自己不足,取人之所长为己所用,持久深入的进行学习,专业技能定能逐步得到提升。

 

杨阳 江苏中立信律所


近年来,线上律师培训课如雨后春笋般在智合、喜马拉雅、万法通、知乎live等平台遍地开花,知识经济伴随着互联网碎片化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律师的知识焦虑而走红,律师都希望在碎片化时间内,快速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线上律师培训课在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它的几个坑。


一、线上律师培训课见效慢


线上律师培训本身并不是一种快餐品。那些标榜着"10节课速成.....""一个月精进......"的课程,往往只是标题党,是课程售卖者抓住大众急于求成的心理进行营销的一种策略。这样的急功近利也不切实际。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需要多次反复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


二、线上律师培训课缺乏互动反馈


线下教学中授课老师通过肢体语言、感管调动、交流方式都是线上课堂无法比拟的。即使现在出现的新型技术社群模式进行课后互动答疑也难以与线下课堂老师与学生随时交流互动反馈相媲美。所以正确的认识线上律师培训课程模式的特征,不应给予过高的预期。


三、线上律师培训课难以坚持


现在市面上的课程主要分为语音,图文,直播课,录播课,系列课等。很多律师因为焦虑买了大量的课程,却往往由于工作的忙碌和劳累再加上人性本身懒惰,购买课程以后就不了了之,没有进行学习。而且很多课程更新频率慢,时间跨度大,一些律师难以长期坚持学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理性购买,买一门课学一门课,使课程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当然,在线律师培训课也有诸多优点: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地点不固定,随时可以学习。在线学习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线学习所需要的费用成本比较低廉……各位亲们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大家要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律师培训课程。

 

“案源压力大、当事人沟通问题多、司法环境有待改善”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社会系教授麦宜生(Ethan Michelson) 在十五年前对中国律师生存现状调查所作的结论。然而2009年,当麦宜生对基于全中国244个城市2335名受访人的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国律师生存的艰难状况问题不减反增。而今,司法环境得到改善,然而信息爆炸的时代却给律师们带来了新的压力,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律师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在同行中保持竞争力,赢得案源。面对如此高压的工作环境,紧张的生活节奏,律师们到底该如何缓解工作压力,抵抗负面情绪? 如何在在提升工作能力与享受个人生活之间完美平衡?下期的夜聊会,小编将邀请诸位法律人前辈,为你指点迷津,在法律行业这个独木桥上,不妨宁静致远,吟啸且徐行。

 

下期的夜聊会,我们聊聊“法律人如何缓解工作压力,抵抗负面情绪?" 

 

欢迎投稿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你可以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将你的心得感悟发送至投稿邮箱(tougao@wusongtech.com) ,和70万法律小伙伴一同分享~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聊的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