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讲述:律师和法务是如何看待对方的?
无讼   2018-02-0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会有内部的公司法务,常常也会有外聘的律师,然而看似相似的两个职业,有着巨大的区别。一方面公司法务需要和外聘律师相互合作,共同为公司工作;但另一方面,内外有别,双方的视角从出发点就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么律师和法务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呢?双方会不会产生矛盾?对对方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出现分歧又该如何处理呢?

 

今晚我们聊聊:律师和法务是如何看待对方的?

 

无讼观察员/李凌飞

 

王永新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法务

 

作为一名在企业工作了十年的企业法务,我在工作中也经常与外聘律师接触,时常与外聘律师一同出差。当年毕业选择了律师道路的大学同学,现在也基本上都是合伙人级别的资深律师了。因此,我对律师这个整体也算有所了解,现就个人体会谈一谈在业务上,法务与律师的不同之处。

 

在业务方面,尤其是诉讼业务上,律师无疑比法务经验更为丰富,对具体的问题也钻研得更深入。比如,最初我对民事诉讼的管辖,也就局限于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然后再相应起草、修订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谁知在办理具体的案件时 ,发现律师有很多办法可以改变或者选择管辖法院,甚至还可以规避仲裁管辖。让我不得不感叹这真是“实践出真知”啊。当然,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对很多律师而言,诉讼就是他们的主营业务。经常经办此类业务,遇到的问题多,自然办法也就多了。而对于法务,我相信没有哪个企业是以诉讼为主营业务的,因此法务经历得少,自然在这方面就要欠缺一些。如果哪个企业是“官司缠身”的话,估计也就要“关门大吉”了。

 

但是相比律师而言,法务的知识面会更广,知识体系更为全面、综合。对于那些奋战在企业非法务岗位的法律人,知识面固不消说。那些法务岗位的法律人,除了法律专业知识之外,在平日的工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学习到了不少企业所在行业、管理以及财务等相关知识。毕竟,企业的法务管理,其实首要的是“管理”,其次才是“法务”。法务必须将法律工作与公司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深入了解所在的行业,以及知道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产品是如何销售的……所以有时我们那些律师同学们会这样调侃法务同学们:“在技术界,你们法律学得最好;在法律界,你们技术懂得最多”,“不想当工程师的法务不是好职员”,诸如此类。法务也可以更了解这个行业,甚至熟知这个行业的一些潜规则和特色。

 

唐豪 重庆富民银行风险管理部

 

随着民事主体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一般而言,大多数公司均在内部设置了法务岗位,用于处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法律事务。稍大一些的公司更是设置了法务和合规两条线,法务条线主要对外,负责审查合同、处理日常纠纷等;合规条线主要对内,负责公司规章制度的构建、把握监管政策等。本文为方便讨论,对法务和合规不做区分,统一称之为法务。公司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有时也会从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处理一些法律事务(包括诉讼事务和非诉事务),这时就涉及到法务与律师之间工作衔接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法务和律师处理公司法律事务的出发点相同,即都是为了公司合法权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务和律师处理具体事务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法务在强调合规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司的运营发展,在法务眼中,这两个衡量维度至少是同等重要的。而律师在处理相同事务时,更多的着眼于合规性,相对而言对公司运营发展的考虑就少一些。所以在法务看来,律师有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灵活性稍显不足,这也是二者在工作衔接上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比如,处理一件合同纠纷,律师可能主要从证据资料、诉讼策略等方面考虑,而法务除了要考虑这些因素之外,还要思考今后与合同相对方是否还有合作的可能,如果有,那么是采取协商还是诉讼的方式比较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其实,法务对律师的专业能力没有疑问,只是如果律师在出具法律意见时能够更多的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具体情况考虑,那么二者的合作便会更加融洽。

 

杨杰 江苏金汇人律师事务所

 

谈到这个话题,倒是别有一番感受,笔者自身就是从法务转型律师,从某上市公司法务转型到某市名列前茅的律所就职。

 

法务期间对律师的印象,用三个词来形容:专业、热情、谨慎。

 

笔者在公司担任法务期间,与国内非诉律师以及香港律师均接触过。律师的业务能力上确实都各有所长,不是笔者作为法务时所能比较的。每每与律师沟通,都能感受到热情的答复,而笔者就咨询的每个事项是都要详细问清楚的,答复的律师都能做到仔细详尽的解答。最后就律师的印象来说,律师都是谨慎的,换言之就是简单的事务复杂化,就每个事项的风险都要仔细告知,就公司而言,太多的风险使得作出决策时的效率大大降低,在法务心里,你律师既然承接了业务,不应该给我全盘处理掉吗?

 

律所就职期间对法务的印象,也同样用三个词来形容:世故、高薪、二把刀。

 

就职律所后,前后接触过多个大型地产的法务及国企、外企的法务,总体来说,是如以上总结的三个词。企业法务大多八面玲珑,毕竟是游走于企业的各个部门,老于世故是他们必备的品质。其次,就薪资而言,笔者的多个朋友常会转发招聘法务的信息,基本都是50-80万起步,更有甚者100-150万的年薪,而作为一个律师而言,一般工作7-10年以后才能望其项背。当然,在律师眼中,法务大多是法律业务上的二把刀,很多法律事项都反复咨询律师,不到彻底搞清楚不罢休,尽管律师心里已经是十二万头羊驼在奔跑,但还是要微笑着答复。

 

 

曾立 公司法务

 

诉讼律师的诉讼实战经验往往比法务更为丰富,处理案件的视角往往比法务也更宽。法务代表企业选聘律师时对上述两点一般不是太担心,相比而言,较为关注的是:1、律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认知是否能够达到一般水平;2、律师对拟处理业务可能给企业的造成影响程度能否充分预估;3、能否以尽可能低的经济成本获得案件办理时的预期目的。4、涉及企业行业内法律知识的,律师是否在接触该业务前已经熟稔。根据个人经验,资深律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好。但也有更多的律师其实需要在此方面多见锤炼。下面详细列述一下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律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认知是否能够达到一般水平

 

律师对企业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律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长期关注及深入研究。一般而言担任所属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在此方面拥有较好的调研机会。不过遗憾的是,实务中不少顾问律师往往就业务论业务的处理顾问单位的法律问题,对其行业认知往往停留在个别案件的处理经验方面。

 

二、律师对拟处理业务可能给企业的造成影响程度能否充分预估

 

企业属于单位,企业在处理案件时不仅需要考虑个案的解决,还需要考虑该业务可能给企业业务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律师应在办理案件时拓展性的考虑到案件的波及面问题,如果能给出专业的建议当然更容易获得法务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支持。

 

三、能否以尽可能低的经济成本获得案件办理时的预期目的

 

企业是营利主体。律师办理案件的视角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无论以哪种角度切入案件,都必须考虑到经济成本与收益的衡量问题。高成本支持与低成本收益是任何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

 

四、涉及企业行业内法律知识的,律师是否在接触该业务前已经熟稔

 

律师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强,但并不等于法务及所属的企业愿意把案件交给一个对行业内法律知识开始时知之甚少的人。因为此间不仅存在双方时间成本的投入,更重要的可能因办案律师的知识盲点导致对整个案件的走向判断错误。

 

下期话题:

 

年关将近,社交场合渐渐多了起来。不论是在公司的年会,还是过年传统的走亲访友,都要进行许多社交活动。但在这众多的社交活动中,许多都是无效社交,甚至有很多是自己都不愿参加的活动。那么法律人的社交方式与其他行业有何不同?法律人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社交呢?是秉持传统的中国酒桌文化,还是在朋友圈之中苦心经营?是请客送礼,还是以心会友呢?

 

下期夜聊会主题:“法律人如何有效社交?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 tougao@wusongtech.com ) ,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