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出入境政策收紧、国际贸易违约风险加大等不利影响下,涉外跨境业务市场巨大。
面对巨大的“蛋糕”,很多律师不免会发出质疑:
涉外律师的就业前景真的如外界传言的那么好么?
涉外业务领域细分繁多,什么才是核心业务?
如果想转行做涉外业务需要具备哪些资质条件?
#01 为什么做涉外业务要聚焦国际贸易?
很少有一个行业,像外贸行业一样,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参与,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根基。
根据统计公报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2万亿元,持续稳居世界第一,进出口总额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的30%以上,接近1/3,这个数字背后,是超过640万家外向型企业的法律服务蓝海……
很多律师朋友提到涉外业务,首先想到的跨境并购、对外投资等相关业务,也在数据中有所显示——2020年对外承包工程是1万亿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是0.76万亿元。由此可见,“走出去”凭借的是庞大的国际贸易货物出口额。
近两年也是跨境电商指数级增长的大年,跨境电商极大地扩展了进出口企业的地域范围。原来可能集中在沿海,比如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跨境电商的门槛更低,随着to C的跨境电商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外向型企业在接下来可能在很多内陆城市的增速明显加快,比如西安、郑州等城市,以及川渝经济带。经济的活跃必然带来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增加,这将进一步拓展律师业务市场。
服务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涉外律师常见业务之一,那么再看“请进来”的数据,全年外商直接投资是3.8万家,直接投资的金额是1万亿。
因此,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国际贸易法律服务是最高频的涉外律师业务。
#02 法律服务,从了解业务做起
在著名的二八定律中说,“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谋发展”。这就需要青年律师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
“涉外”业务能不能做好,语言只是工具,律师业务技能才是核心。相比解决涉外业务中诉讼程序难点,如果能把国际贸易的非诉做好,了解业务,懂得如何哪些业务节点中寻找证据,无论是涉外诉讼还是商事仲裁都能够得心应手。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法律服务供给侧的现状不用过多阐释。以深圳为例,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有五六百名律师,而真正能做涉外业务的律师仅有1%。近年来,涉外法务的薪资也在一路飙涨,但凡有一定业务经验,月薪两到三万元成为常态,海外法务总监甚至可以达到150万年薪以上,这个数字在几年前可能是几十万年薪。国家层面已经将培养涉外律师提高到战略维度,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
国家提倡的“双循环”,意指国内企业也要做国外市场,国外企业也要会做国内市场,这样的良性互动必能推动中国经济抢占先机、再创辉煌。
在当今宏观的政策指引下,到底应该怎么做?很多律师均有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面对广阔的外向型的企业市场,只做单一的国内业务实属可惜。
为此,我们联合在涉外领域有多年项目经验积累的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常珍文律师,打造了一门针对涉外业务的专题课程——外贸律师必备技能16讲。
关于常珍文律师
常珍文律师于2005年从瑞典硕士毕业留学回国后,开始从事国际业务,至今已经16年。曾就职于央企和上市公司,担任海外业务大区经理、海外法务负责人、涉外律师等,伴随多家中国企业“走出去”,主导或参与了大大小小国际贸易项目数百个,标的高达数10亿美元。
我们把专栏课程共分为4个板块,其中第一个模块——交易准备,模块二——合同履行,着重于为大家阐释外贸全流程需要掌握的基本业务技能和法律技能。这两个模块是基础,旨在带大家入行,外贸律师做非诉或诉讼都要用到。
第三个模块——核心技能,也就是聚焦律师高频要使用的文书、谈判技能。第四个模块——场景演练,要对于大家关心的如何应对企业咨询常见问题、如何处理常见争议、如何对接跨境电商业务予以专题阐释。
四大模块,十六讲课程内容,帮助青年律师掌握涉外法律业务核心技能,从而更加针对性的满足涉外业务的现实需求。
解锁外贸律师必备技能16讲,扫码免费试听☟☟☟
购课更有独家工具包惊喜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