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身为法律人,有些体会只有法律人最能理解。在你的执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和情感让你不吐不快?哪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每周四晚八点“夜聊会”,与所有法律人一起聊一聊你眼中的律界人生。

 

从法学院步入律所的路程似乎总是迷雾重重,刚入圈儿时跌跌撞撞似乎犯了不少错误。但总有人是被上天眷顾的孩子,实习期遇到了能让自己学到太多的师傅。不少人初入圈里是懵懵懂懂,甚至不知如何去找到好师傅,或者是说,不知如何提升自己以至于能够让好师傅为自己指点迷经。各位法律人,你当初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师傅的?您有什么前车之鉴?或是,在您现在作为一个“好师傅”,有什么想提醒当时的自己以及现在的小白?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今晚我们聊聊:“如何找到一个好师傅?

 

 无讼观察员/吴瑜

 

徐丹阳 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


优秀的特质是相互吸引的。


每个人在初入律师这一行业时,都会遇到一个启蒙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师傅”。每个人脾性不同,每个师傅也都是难以捉摸的。有些师傅不拘小节,上班第一周就敢让助理直接约见客户签订代理合同;有些师傅精益求精,每份文件的页边距都要求是2.54CM;有些师傅慷慨大方,从过节费、车马费、租房补贴到年终奖一笔不少;有些师傅加班成魔,基本上一天24小时都可能出现在办公室。


但究竟怎么样的师傅才是好师傅呢?


说一句没创意的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优秀的特质是会相互吸引的。


很多应届生、初入职场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总是战战兢兢,抱着“只求录取,不求上进”的精神来到律所面试,不考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需求,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身边曾经出现过一个实例:


小A是外省人,毕业后留在了当地,并想在当地的律所就业,但家里经济条件比较有限。他在面试完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律所后便收到了录取通知,并被告知基本薪酬为3000元/月,但该工资远不足其每月的租房、交通、餐饮等基本开支。但为了能进大所,小A决定咬咬牙坚持一下。带小A的师傅是个年轻律师,自身创收也比较有限,但在业务能力上很强,年纪三十出头便已是合伙人了。但不到半年,小A便因抑郁症而送回老家治疗。同时他的朋友圈定格在“我的野心配不上我的才华?是我的工资配不上这里的物价”。其实,不是小A不优秀,也不是小A的师傅太抠,只因他们两并不合适。


因此,好师傅的定义其实是因人而异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并寻找一名适合自己的师傅才更为重要。

 

唐豪 北京市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


刚从法学院出来的年轻后生,初入律师行业,即便专业知识扎实,斗志昂扬,但如果在执业初期没有遇到一位好师傅,执业之路也是步履维艰。古语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师傅不容易遇到,要想找到一位好师傅,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样的师傅才是好师傅。结合自身的职场经历,个人认为一位好师傅的标准,概而言之,不外有三。


第一,习惯好。师傅平日里为人处世的方式会对青年律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好的习惯可以让青年律师受用终身。比如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规则意识、竭尽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等。工作习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这算得上青年律师了解一位师傅是否适合自己的便捷方法。


第二,专业强。专业能力是律师的看家本事,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律师事业的发展空间。一位好师傅,在专业上应该具备两种能力,一是指出青年律师在执业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向青年律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青年律师犯错误很正常,怕的是犯错之后还浑然不知,下次继续犯类似的错误。


第三,懂分享。一位好师傅应该是乐于分享的,愿意在青年律师身上花时间、花精力。因为在大多数青年律师的执业初期,应该说都有一段较为艰难的适应期(包括但不限于案源的开拓、专业能力的提升等)。这时就需要师傅将自己的执业经验,甚至部分案源分享给青年律师,以此促使青年律师尽快成长。

 

莫燕雯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


随着今年11月21日司法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身边欢喜的小伙伴们都开始寻找师傅,准备踏出律师生涯的第一步。首先,笔者建议的是通过看书,先了解律师的工作究竟是什么,要做什么,是不是自己能够坚持的选择,这类书籍包括艾伦德肖维茨的《致年轻律师的信》等等。好师傅还有【无讼】等专业APP,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随时随地地学习,获取经验。


回归正题,找到一名好师傅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双向选择


师徒的选择是双向的,徒弟寻找好师傅的同时,师傅也在寻觅能干、勤劳、聪明的好徒弟,因此,笔者认为这里寻找一名好师傅首当其冲需要提示的是双向选择的概念。为了寻找到好师傅,徒弟自己也要为能为师傅做些什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当然,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律师又能为师傅做些什么呢?体现在面试时向合伙人展现自身的能力。有些实习律师可能会认为,难道能够做的事情仅仅是复印材料和跑腿立案吗?笔者认为当然不是!实习律师只有想的更多,做的更多才会更有收获。面试时,可以提出寻求指导老师的方向,并把自己该方向的技能充分展示出来,包括曾经发表文章、实务经验等等,让合伙人、未来的师傅对徒弟的能力也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双向选择,为找到一名好师傅走出第一步。


二、勤学好问


笔者认为,师傅不分好坏,只有徒弟才有勤劳与懒惰之分,师傅一定是比徒弟经验丰富的,关键在于徒弟能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和技能。如果一个徒弟每天都期待像在学校学习一样,要求师傅填鸭式地提携自己,而实际上只能每天完成打印、复印、跑腿、立案的工作,理想和现实之间将充满落差。而找到一名好师傅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自己勤学好问。就比如和师傅出差途中,实习律师可以听音乐、玩手机,也可以看案卷,写代理意见,在漫漫长途中,遇到问题可以向师傅请教、讨论、分析,同时可以获得师傅的肯定。还有很多实习律师认为立案很枯燥,师傅交代的活没有意思,那么请问立案用到的所有材料都看过吗?有过自己的思考吗?如果没有,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哪怕是每个实习律师都干过的活:打印、复印,那么有看过打印、复印的材料吗?师傅接待当事人有主动帮忙吗?如果能做到这些,师傅怎么会不教徒弟,师傅都是喜欢有灵气的徒弟,而徒弟的学习都在细节中。


三、结语


笔者认为,找师傅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能力便能学到多少东西,行动远比期待重要的多,从面试开始,到实习过程中的勤学好问、严谨细致,这样能够发现不仅找了个好师傅,自己还可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陈锦文 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这次夜聊会的话题真的很“敏感”。之所以说“敏感”,是因为“好师傅”这个词,主观性太强,而作为以理智客观见长的律师职业,主观地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就简单聊一聊自己心目中的“好师傅”吧。


一个“好师傅”应当是为“徒弟”传授一种“工匠精神”。律师作为一种以专业知识提供社会法律服务的职业,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外行人多看到的是律师在法庭上舌灿莲花、剖法释理,但未见到的是律师为了开庭去查阅浩如烟海的法规、审阅繁杂无章的证据材料,而工匠精神在律师执业的过程中,就要求律师“赖得住清贫”,把每一份代理词、辩护词、律师函打磨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一个“好师傅”应当要求“徒弟”成为一个“三多律师”,即多读书、多动笔、多思考。律师工作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更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律师要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同时,律师工作是一种“知识服务”,其法律产品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各种法律文书,因此多写多练是提高法律产品质量的关键。最后,律师要多思考,凡事多问“为什么”,开拓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


总的来说,在笔者看来,一个好师傅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之人。

 

冯清清 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


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一个好天气,比如一位好师傅。


我和师傅是在法学院组织的“法律人路在何方”讲座中认识,准确地说,是我认识了他。他是那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之一,讲述诚恳而不失幽默。20多分钟的分享,你能感受到他的专业。更重要的是,业务之外,更关注品质和品格——生活品质、个人品格。他不是那种业务为王的机器人律师,而是有温度的手艺人律师,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于是费尽心思想好了问题向他提问,并在讲座结束后,上律所官网查到他的电邮,表达了希望成为他团队的实习生。


人与人之间,要产生交集,除了那种电光火石一眼万年的,多数靠的无非就是留下印象和建立联系。


师傅很快回复了我,提供了实习机会。往后半年实习,进一步应验了讲座之初那几分钟的印象是对的,他确实是一位既有专业建树又保有生活情怀的人。除了日常实习,我会不时将读书感受电邮与他交流,他读到一本喜欢的书也会分享给我。实习即将结束时,我申请了法学院那一季南强学术沙龙的报告资格,可以自个儿组织一次自己作为主讲人的学术沙龙。我邀请了他和我的导师作点评嘉宾,师傅欣然应邀,并提前读透我的报告论文,提出了既鼓励又不客气的点评。


老实说,我无法总结出寻找到一位好师傅的方法。人与人的相处,从来都很讲机缘。所谓机缘巧合,机就是时机、机会;而缘,就是缘分。我只能讲给你听我的经历,在你遇到相似场景时,兴许会突然想到,嘿!这就是我期待的前辈啊,我得赶紧写电邮!

 

罗超 山西聚谦律师事务所


初接到这个话题时,觉得有很多的感慨。但真的要写的时候,又发现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很多。


我大三时就通过司法考试,因为从小怀抱着律师梦,所以一毕业就忙着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当时有很多人为我推荐,我都婉拒了,我可能在很多方面上是一个特别注重“感觉”的人。所以,凭着感觉我遇到了一位指导老师。


如果一定要说些建议给新的入行者的话,我觉得有几点:


1、找一个有丰富案源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律师靠案源,不管是诉讼业务,还是非诉业务,只有指导老师有案源,那么作为初入行者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案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实务技能。虽然,律师的专业化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但是,作为一个刚入行者,我倒是建议各种案子都去接触一点,不要怕难、怕烦,这行业就是为解决问题而生的呀。


2、一个不吝所学地指导你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放到职业上来,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讨论”,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律人,其实在基本的法律知识上来讲已经是有足够基础的了,但是,在实务中有很多需要分析和“斟酌”的地方,比如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法理来解决案件纠纷。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会告诉你案件的切入点,帮你从理论上升到实务,再回归更深的法学精髓。


3、其实,你该做个有心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每个法律人,最终都是为了能够独当一面。不要依靠,而是学会从各个细节自我提升。眼要快,手要勤,脑子要高速运转起来。相信我,挫败是你自己最好的老师。


加油,亲爱的法律人。

 

下期话题:

 

各位法律人,您对人工智逐渐渗透法律界、司法圈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您认为人工智能会为传统法律行业带来何种改变?或是说,有哪些需要注意或者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法律人,您又将如何适应这一新时代的来临呢?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下期夜聊会主题:“如何看待及应对法律+人工智能新时代?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微信号:wusongyueduxms)或发送至投稿邮箱( tougao@wusongtech.com ) ,和我们分享。

 

如果你有其他想聊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