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会峰 北京炜衡(天津)律师事务所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标明作者和来源
往事并不如烟。每到一个节点,时间总会让人在匆匆的旅程中,停下思考一下。不知不觉,我提交辞职申请已一年有余。自由与稳定、开拓与守成的矛盾,酸甜苦辣,无时无刻不在历炼心性,此刻确实应该写些东西留给自己。一方,回首过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展望未来,期待与未来更好的自己相遇。另一方,拟将或刚刚从体制出走的同仁也面临着人生第二次择业的风险,内心或许存在彷徨。有鉴于此,希望通过总结经验勉励自己,同时通过分享,帮助同仁能够尽快走出这个煎熬的过程。
一、辞职的背景
离职之前,我已经从事审判工作8年有余。繁重的审判工作常常让我倍感压力,失眠、焦虑是工作的常态,甚至因为某一个案件没有及时审结而在睡梦中惊醒。我一直向往一份恬淡、安静的生活。渐渐的,我对从事审判工作产生了厌倦,出走的种子在内心一直潜滋暗长。合作伙伴的一再召唤,加之内心出走的种子已经慢慢发芽。带着一份冲动,也带着对未来的几分期许,我毅然地提交了辞职申请。
二、现实的骨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超长的离职等待
在我提交辞职申请后,原院长没来得及批准我的申请自己先辞职而去。新上任的院长再三挽留,迟迟未批准我的申请,并嘱咐案件结完后再离开比较合适。无奈,我只得回去把手头的陈年旧案一并了结。一番辛苦,案件总算处理完毕,但组织部又迟迟不给办理离职手续。好事多磨,春去冬来,提交离职申请一年以后,经组织批准,我的离职最终得以成行。
2、人情冷暖
离职之前,我也向之前朋友打过招呼,希望大家能够给予帮助。大家都客套地说没有问题,你会干得不错,肯定强过某某,但之后,大家逐渐联系少了,甚至有的都没有了联系。体制光环照耀下的自己,可能并非本来的自己。过分的追究人脉,逢迎献媚,不一定会有收获。做好每一单业务,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推广。
3、内心的不自信
离职之后,一切从零开始。在孤立无援之际,内心无时无刻不承受着煎熬。你渴望成功,但又不知道成功什么时候到来。每当你彷徨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己不行,而是看见或听见别人行了,自己害怕自己不行。身边的朋友或有心或无意地评判他人取得的成绩时,潜意识里你会感觉他们在拿你和被人在做比较。没有自信,好比植物没有阳光和水分。律师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化的行业。不少体制内的同仁纷纷表示体制内压力大,但最终出走的能有多少?部分同仁曾信誓旦旦地提交辞呈,之后在现实的压力面前选择了回归。回归并不表示他专业不优秀,更多的在于他内心不够强大,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对于理想不够坚定。
4、永远在加班
法官和律师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之前印象中律师是一种高收入、高度自由的职业,但入职之后,发现加班成为一种常态,时常为了一份合同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钟;顾问单位的一个招呼,你就得风风火火地赶过去。因为你已经脱落体制,失去了客户你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律师永远在加班的路上。
5、不同的行业规律
从事审判多年,自以为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并以此作为离职之后安身立命的资本。殊不知,行业各自有各自的规律,做得好法官不一定就能做得好律师。律师好比厨师,你需要准备好食材,掌握好烹调的技巧;法院好比食客,裁判好比品鉴。食客能品的出菜品的优劣,但不一定能像厨师一般掌握良好的烹调技巧。从法官到律师,你需要重新开始。
6、执业的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法官离职后终身不得在老东家代理案件。在离职的一刻,就要和多年的战友说拜拜。一方面,本地禁止执业存在着限制;另一方面,人才的流动存在障碍。外地的法官离职进入北京面临着档案限制,进入北京律所执业困难很大。即便能够进入北京律所,但一些知名律所又有着学历上的要求,比如硕士以上学历、熟练掌握英语。因为没有案源,你只能做律师助理或从事工薪律师,辛苦可见一斑。
三、成长的过程
1、心态的调整
律师执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法官受人尊敬、掌握着话语权,是指点他人的裁判者;转型后的律师需要俯下身段,主动调整,说话更加圆润,以满足客户需求。离职前每月有固定的薪资到帐,衣食无忧;离职后,四处奔波,但可能整月没有收入。过去是经验老道的裁判者;离职后转为行业新人,时常需要接受其它律师、客户的指正。以前害怕被拒绝,习惯别人求自己办事;现在则学会主动沟通,克服内心的障碍。以前一味追求胜诉,败诉后难以抑制内心的郁闷;现在败诉之后仍然能够坦然面对,因为法律行业本身就存在风险,律师只能预测风险的趋势,而不掌握最终的裁判权,只要勤勉、尽职,无愧于心就好。
“行远自迩,登高始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过程不能穿越。这个过程有专业的提高、商业的拓展、口碑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不可一蹴而就,不可急于求成,要忍受沉没的成本,懂得取舍。不能用过去的做法官的成绩来要求转型后的自己立即优秀;不能用他人的成功来贬低自己的不足。别人的成功模式不应一定就适合自己,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有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加之合适的路径,走出辞职之后的迷茫是必然的。
2、专业的积累
律师——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他需要有工匠的精神,当“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时常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我积极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对新三板、公司法、建筑工程、劳动争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顾问公司融资,我草拟了规范的增资扩股协议;为了规范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我帮数家企业重新制定了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为防范企业的用工风险,我学会了指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岗位职责,从员工入职管理、离职管理,我提供了详尽的法律服务。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为了解律师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参加了多家法律机构举办的活动,从中感受到了大咖们的风采,对律师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为总结经验,我先后在多个公众号发表了文章;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参加了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通过积累,我感觉自己比以前变得更加强大。
3、改变思维
法官的工作是明辨是非,通过裁判确定对错。律师的工作除了要分析对错之外,更多的是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提供解决纠纷的路径。如果一个律师对待问题时只讲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那么这个律师很快就会被顾问单位解雇。这里不是说律师要颠倒黑白,或者是可以迎合顾问单位的意愿,而是说律师面对风险时应当具有的思维模式。律师的价值在于解决显露的风险,提供化解的思路,把损失降到最低;发现潜在的风险,规避可能造成的损失。
4、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在不断的努力过程中,自身专业性的优势逐渐凸显,并被他人认可。过去找我咨询过的客户,主动为我介绍业务;我作为甲方的顾问草拟的合同得到了乙方的认可,我又从乙方处获得了新的业务。一个宅基地纠纷,不论委托人咨询的其它律师还是委托人自己都认为会败诉,但经过我的分析,从证据方面入手理清了事实,我的委托人一审胜诉、二审维持,案件反败为胜。一个交通事故纠纷,责任认定我方全责。根据责任比例及损失情况,我方可能要赔付对方七八十万,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诉讼策略,调取了一年之前的现场的资料,还原了案件事实的本真,最终案件对方要反赔付我方损失。意外惊喜随时可能出现,律师的工作就是这么神奇。
下海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酸甜苦辣,无时无刻不在历炼心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初所谓的困难,现在再看已经风清云淡。困难最大的问题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你把困难无限的放大,进而丧失前行信心。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总会迎来展翅翱翔的时刻。
编排/李玉莹
责编/张洁 微信号:zhengbeiqing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