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感悟 | 我们为何不好好相待,却要互相伤害
赖静文   2017-08-17

 

文/赖静文 北京市京师(南昌)律师事务所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名为《知名律师邱兴隆是如何把同行喻国强送进监狱的》。大意是讲,因为利益,邱是如何动用自己高端的人脉给喻造了场人祸。看完,不由想起执业之初老师跟我讲过的一句话:同行是冤家!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碰到过一些“冤家式”问话。


情景一:对完庭后的“闲聊”


甲律:你在哪个所?


我:××所。


甲律:噢,那个××律师也在你们所吧?


我:是啊!你们认识?


甲律:上次对了一个庭,……(扯案情)真不知道ta怎么会这样举证,这个怎么能做证据呢……(滔滔不绝别人如何错,自己如何对)


我:呵呵(除了假笑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表情),我们接触少,没有在一起讨论过案子。后来这个案子怎么判的?


甲律:还没判,不过……(在对己方做乐观的预估)


内心戏:就你口才好,业务强,判你败诉就打脸了。


情景二:和“资深”律师的对话


乙律:小×,你在哪个所啊?


我:××所。


乙律:是个老所啊!以前在南昌市数一数二,不过现在改制了就不行了。你现在跟着谁呀?


我:××主任。(原谅我是个刚执业的小菜鸟,对于这种“资深”律师的问话,出于礼貌和穷于心计无法拒绝。)


乙律:噢,我认识啊,我们以前很熟啦,都是第一批律师。现在马上准备转到××所了。年轻人啊,就要有闯劲,到大所去。平台高,发展机会也多……老所,现在都不行了。


内心戏:苍天啊,大地啊,不是吧!我刚进这个所不久,难道就要告诉我,我选错了!?“直肠癌”大爷,请问你是来戳人心窝的还是来挖墙脚的?我想应该是我想太多,人家就是来戳心窝的。


情景三:眼快的同行看到我交到法院的手续


丙律:你是××所的?


我:(明知故问,翻个白眼送给你)是啊!


丙律:那个××是你们主任吗?


我:是啊!你们认识?


丙律:以前我们在同一个所,后来我出来了,ta在你们所里怎么样?


我:(我知道,ta无非就是想问主任的业务和创收。我假装不懂)哦,我们主任很忙,我去所里也少,基本碰不到主任。(这下没法聊下去了吧)


丙律:是哦,主任一般都是这样。那你在你们所里怎么样?一年创收有多少?


我:(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呵呵,还好,一人吃饱全家不倒。(见过不懂事的,总算也见了更不懂事的)


内心戏: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有必要这么直接吗?你一定是传说中那个很有钱的律师吧?还有,永远不要企图从同行嘴里听到真话。


情景四:你有个半路出家的同事


丁律:××是你们所里的吧?


我:是啊!你们认识?


丁律:听说ta以前是学××专业的/在企业做法务/原来做营销……(总之原来不在这行,潜台词就是人家不如ta专业)


我:噢,这样啊,我不清楚哎。我去所里去的少。(直接把话聊死,看你还怎么继续下去。听说听说,我就只听你说过)


内心戏:人是会进步的,谁说不可以跨界做律师的?见不得人好!


记得转正培训那年,唐峰秘书长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定不要在背后说同行的坏话,而要说好话。”我一直用这句话警醒自己。说实话,听到有同行跟我这样“聊天”,觉得ta们挺过分的。因为一些被ta们议论的是我所了解的律师。Ta们那么努力,那么负责,还要遭受这样的妄议,真的很不公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就没有失误过?换做别人在背后这样非议你,你作何感想?我想,如果需要贬低一个律师才能体现另一个律师的水平的话,那么后者其实也是很LOW的。


其实,法律界的圈子很小,无论你在公检法司哪一家,转个圈都能认识。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爱惜自己的名声吧。而且,大家都是司考来的,能在这个圈子里呆的,谁都不比谁差多少。在这个圈子,你是权威吗?如果不是,请闭嘴。


我觉得自己执业以来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推己及人!自己不希望被怎样对待,就不要怎样去对待别人。更何况是跟你一样出身(仅指作为一名律师的硬性条件)的同行呢?同行,别让自己的言语变得这么轻贱and廉价。律师不轻易开口说话,因为律师说话是要收费的。我认为,同为律师,我们应该比其他任何人更能体会律师的艰辛与不易,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好好相待,却要互相伤害?

 

 

编排/李九如

责编/孙亚超  微信号:elesun724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