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坏人更坏”:教你认清常见的三类合同骗局
何力 何力   2016-10-26

 

来源/微信公众号 法天使(微信号:law-angel)

 

我常说:律师要比坏人更坏,比好人更好。


因为我们比坏人更坏,才能不被坏人骗,事先防范;因为我们比好人更好,才不会变成坏人,而坚守原则。


合同都有风险;如毫无风险,则无签订合同之必要。所谓合同,就是对未来风险的分配。风险与合同相伴相生,正如利润与风险相伴相生。


对方无足够履约能力,粗心大意,意外事件,都可能导致合同不能如约履行。这是风险,需要适当防范,但不属于合同骗局。


所谓合同骗局,是对方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履行合同,而打算空手套白狼。这有一些什么作法呢?


第一类 造假


一、主体身份造假


既然对方有意造假,说明想伪造的对象是比较有名的、有信誉的大公司,说明对象是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对方冒充。所以我们要尽量核实身份:


1、如果付款,必须是公司账户;大公司收款,不会不走公司账户;


2、如果发货,必须是公司的正式地址;


3、必要时,直接向公司官网查询到的公司地址、电话、联系人查询真假;


4、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年检资料等一系列资料。如果是大公司,此类资料一般是常备的。


要注意的是:


1、有可能内外勾结。带你去公司内部看,最后绕来绕去,跟你签约、交易的是个假冒的。


如果细心一些,看看是不是正规,还是能发现端倪的。


2、公司名称甚至股权上的关联关系都不等于法律上承担连带责任。


尤其是海外注册的公司,其名称根本不能说明其经营范围,或与某些知名品牌的关系。


3、内部人员私吞,也是有可能的。


这主要是强调:除非有充足授权,不能把大额款项、重要财务直接给对方员工个人。


二、标的造假


包括在履行过程中狸猫换太子。盗墓小说中时常见到这类手法。


这些造假行为,一般都构成诈骗犯罪。一般经验是:


1、不要贪图便宜;


2、要与有信誉的公司合作,最好建立自己的供应商、合作商库;


3、履行过程中,防止主体调包、财物调包,必须在我方监控之下;


4、除非确信安全,不能把大额款项、重要财务给对方个人。


第二类 双簧


这算是合同骗局中较高级的手法。常见的有:


一、一个买,一个卖;买的部分付款,卖的要收全款。


甲联系你,急着买一样产品,开口就要500万的货,而且爽快的打了50万定金。你手中没有这个货,于是你找卖家,找到了乙。乙说我的货紧俏得很,必须先付款再发货。于是你赶紧付了500万。


结局是:你500万买了一堆不值钱的货,甲也不要,50万定金你收下了,可是你损失了500万。


二、指定第三方服务。


面对面的骗,是不容易的。可是我不收你钱,我只是要你找第三方提供些服务,你可能警惕性会低一些。


例如:


你的公司需要融资,有个公司找到你,貌似财大气粗,在顶级写字楼租着办公室,开口就要投你一个亿。但是,你得先做尽职调查、审计,甚至要你购买设备。弄来弄去,你花了老鼻子钱,他说还是不能投。原来,他们赚的就是你花的钱。


注意:如果交易是否赔本取决于第三方,而第三方缺乏信誉或不受我方约束之时,则这种合同是有问题的。


合同是对风险的分配;而这种情形就等于:有一项风险根本没有在你的合同约束之内。


第三类 债务大大超过信誉


打个比方:


我临时需要给自己的同事一笔现金,请TA转交给第三人。如果这位同事的年薪是10万,而这笔现金是10万,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这笔现金是100万,那就几乎是在诱使这位同事犯罪!


这种风险,有时是骗局,有时是失控。


作为骗局,其作法是:


一开始有意识的从小笔生意做起,合作良好,建立信誉。直到有一天,找了些理由或设了些局,在你对他有一定信任的情况下,通过赊销(骗子是买方)或先款后货(骗子是卖方)的方式,骗取一笔大额的款项或财物,然后逃之夭夭,或者转移资产、公司破产。


对这种骗局,无非是注意:


第一点:给任何一个人的债务额度,绝不能大量超过其信誉!


第二点:无论有任何理由、任何状况,导致必须给一个人债务额度远超过其信誉时——请看第一点!


(当然,我们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如有担保,就不是靠信誉了。)


作为“失控”,典型现象是:


两个公司,一个生产商,一个销售商,生产商为拓宽销售渠道,给予销售商200万的额度,可直接从生产商处提货(先不付款),售出回款后再向生产商结算货款。这当然有风险,但是生产商想:最多也就两百万的款项回不来了。但在长期合作中,突然有一天,销售商发现,从生产商处赊销累积的欠款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而生产商仍未知未觉。


(个中原因,可能是不知不觉形成,可能是销售商故意的,也可能有生产商人员“放水”。)


结果不难想见:销售商迅速转移资产,股东、法定代表人均予以更换,公司成为空壳,生产商的2000多万,基本上是追不回来了。


所以,再补上两点:


第三点:在履行监控中,要避免一个人、一个公司的债务超过额度。


第四点:请注意,你下面的人,有可能会故意放水,导致第三点失效!

 

 

 

实习编辑/代重阳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