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的价值与执业——一位资深法务的浅浅心得
姜涛   2018-06-01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无讼阅读小秘书(wusongyueduxms)

 

离开法务岗位奔向律师职业已有年份,囿于法务思维惯性或者法务职业情感所致,以致于而今依旧关注这个职业群体的发展,从来没有把公司法务与公司律师相等起来看,大概是二者之间就有很大的差异性。


一个好律师却不一定做得了一个好法务,这简直是一定的。


回想起那些法务的日子,从几百人的小公司,到八千人的大集团,不论是业务规模急剧上升,而业务形态和业务模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从小公司“做事”到大集团公司“做人”,都不算成功,也经历了各种事情。且不说是繁忙也好,压力也好,工作细节中的小讨论小争执,大项目中的十四个持续性加班审核文件与项目合同管理,个中滋味,都会凝聚在业务的探索与自我的改变中。


成就不敢提,见解也不成体系。只能把一些实践里的感受抛出一二,供现在的初入法务的同志们把玩把玩。不足之处,尽可讨论。


一、为什么要设立法务部


当然最初的需要也许就是起草和审核合同,也是法务的基本功。大部分的法务部的设立都是从合同部开始的,也就是合同管理开始。这也是法务功能的一个工具层面的事项,审核合同并支持业务。然而,渐渐的展开的时候,我们发现建立法务部的需求则是业务背后的风险控制。


一个企业开始有风险意识的时候,才是合同规范的开始。寻找生存和发展的公司在面对公司的“甲方”的时候,大部分的公司是按照甲方的版本来进行。甲方意见则是,要么同意我的合同版本,要么,不签合同。不会多余的口舌来争论。而公司在关注风险的时候,则会一字一句的进行讨论与谈判,才有了合同的审核与谈判。


因为意识到了,合同风险也是成本。


也记得当年董事长拿着业务部门的一个合同说:以后谁再给公司签订这样“丧权辱国”的合同,合同部审核的时候,开开窗户扔出去。分管副总也说:合同条款不行,一票否决,退回去改。那个时候似乎是公司风险管理的启蒙,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合同法律风险的培训以及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再到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等,渐至丰满完善。


后来,我们渐渐的发现,其实,文字和文本的审核只是浅层面的审核。真正的合同审核应该关注其背后的业务。文字是一种工具。停留在工具层面的价值也会让法务部是业务的一种工具。永远属于附属与边缘化的位置。法务部要有独立的价值。


所以,我们开始问:“法务的真正价值在哪来?”,如果找不到真正的价值点,就有理由撤销法务部。因为公司的发展越来越扁平化,越来越缩减流程。所以,当法务部认为自己处理的事项是:文字。或,天下文章千古事,更多的是面对合同文本的时候,这也恰恰是法务部的短板所在。有此短板,法务将无法得到提升。


我们不能把思维模式框定在某一个具体的工作模块上,狭义的以此定义法务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误区,也是一种自我封闭。于此将无法伸张法律在商务运行与企业经营中的本质意义。就像是主管副总常常告诫我们的一样,“不做出点成绩来,小心被边缘化”。大部分法务也常常抱怨,处在配角的位置,没有地位,容易被挤压和投诉,工作难做,等等。


法律文件只是一种形式,也并非法务重要的最重要的关注点。相反,恰恰法务不能以法律文件作为成果呈现的唯一方式。起码在认知层面,法务处理的不是文件。我经常提起,公司作为一个系统体系,财务提供了资金的融通,是公司的血液;人力资源则掌管着公司的精气神。那么法务应该关注公司的免疫系统。就此来看,法务需要更加关注着公司的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的内部和外部。


如果法务不关注公司运行系统,则偏离了法务作为公司的“资源”这一存在的意义。从法务最初设立处于“风险”的考量。在原来的一篇《基于企业生态管理系统视野下的公司全面法治管理》中提到“企业管理的学问也是渗透着智慧和哲学的,法律思维则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商业社会本身是一个充满法律风险和权衡进退利弊的环境,同时,稳健经营也是企业战略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没有法律参与的企业,就容易拘于自己设定的种种激进冒险或种种束缚局限里,皆为不妥。何况每一步的变化除了风险还有机会并存,当机遇到来之时,围绕战略规划,加之法律技巧和商务能力,企业的发展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释放自己的过程,是一个将真我大胆披张的过程”。这是当年我从公司的系统中的认知。


所以,法务首先应该关注公司的系统。研究运营系统,也是法务扩展业务与扩展价值的开始。当然,注意,公司的系统是有内涵与外延的。公司的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视野扩展起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公司,在给一个集团公司的高管培训的时候,我也提到“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链要素中,如果把生产供应作为显性链条,那么法律与规则就是藏在其后的隐性链条,它们界定了生态系统的边界,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成员间价值分享的框架和通道,是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石。供应链为骨骼,法律为筋血,二者合力才能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各要素齿轮都串联和咬合在一起,保证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功运转。因此,今天看来,万达商业生态系统应是一个由组织和个人编织的动态价值网络,它以商业组织为核心物种,以全球供应和法律与规则为价值链,以商业模式和产品为基础要素,通过组织内与组织外的开放合作而形成的共生共长的商业价值体系”,所以,如此看来,法务战略已经成为当今商业世界的必备战略了。


法务的价值可想而知。


如何定义法务的价值,也即为什么要设立法务部,这种认知将带我们法务在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导向结果。其实,职位本身并无高低,岗位本身也无好坏。关键是作为法务的带头人,法务的从业者,如何让什么样的结果产生,才是最重要的。


二、技术还是艺术?


法律是一门技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法务工作不仅仅是以自己的技术来处理案件和参与项目。


从系统管理来看,法务不仅仅是关注事件的处理,更要关注“人”。即具有管理的理念。处理事务是需要技术,但是法务管理是基于整个公司系统来的,小到业务链条,大到公司治理,都是需要发挥管理的艺术。


“法务部”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属于舶来品。但是到中国以后更多的是关注了法务的技术层面,即用法律技术解决问题。但是,法务的管理层面未得到有效挖掘。到今天,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丰富的时候,法务已经站在公司治理和公司运营的层面的高度了,与财务资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生产等一样对于推进企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上述各个职能管理一样都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体系。


当有一天提到法务战略的时候,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丰满的体系图了。从上边的法务战略层面到落地的法务管理模块,再到法务管理工具,再到法务管理流程再造,到法务项目管理,再到法务策略整合资源,改变企业运营架构和业务架构,这些都是法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于法务管理的模块已经在《基于企业生态管理系统视野下的公司全面法治管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那么,今天重点的强调一下如何在把法务战略融合在公司的战略中,也是法务工作从基础工作上升到管理与治理的层面上来的重要开启。


当今社会,商业体经历了喧嚣与颓废之后,已经逐步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即探究如何经营企业,用商业的本质是经营。企业发展趋势来看,逐步进入了精益管理、金融驱动和创新创业的时代。法务管理也必将在整个运营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法务架构了内外部资源布局,架构了企业组织能力发挥的秩序和规则,所有涉及到利益、付出以及流动的事项都是需要透明而清晰的规则脉络。所以,设计这些架构就是创新,远远比用法律手段解决法律事件更具有挑战,充满智慧。


回归商业的本质的企业是提供价值的企业,企业价值体系的运营牵涉到价值管理和定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企业的发展动向,注重企业价值与法务管理(不仅仅是法务部的管理)的有效互动及有机管理,特别是相应法律规制的联系等极为重要。


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经历了从单点业务到多线条业务、多产品线协同发展甚至是多元化发展阶段,然后到集团化,上升到商业帝国,规则连接的力量越来越重要,法务参与也将越来越深入,与各个部门的融合也将越来越紧密。不同的阶段相对应的不同的战略,法务的作用也不同,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法务战略,不仅仅是法务总监考虑的事情,也是董事会层面考虑的问题。


三、有感于轻资产公司对法务的重视


接触到的传统企业,即使是很大,但是法务的力量依旧是很弱。公司对于法务的重视远远不够。当然,业务模式和业务层次决定了对法务的认识。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不论大小都会配置专职法务或聘请律师,法务在互联网公司从防御走向了运营。


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等轻资产化的公司是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集团化的公司也不例外,在多元化经营中也都有很多是轻资产运营的,这也是是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的新结构。


在轻资产化公司里,企业的无形资产逐步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和力量。而无形的东西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变化和能量,如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是难以形成且一旦形成便难以取代的核心力量。而轻资产化运营的核心则是用最轻的资产去撬动最大的资源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赚取最多的利润。


那么,如何撬动?其中重要的便是法律关系的架构设计。轻资产公司依托于技术、质量或者品牌,其背后是知识、市场、标准化整合,通过价值链定位确定在商业运营环境中的核心能力,从而盘活其他市场主体的资源。那么在法务的价值链条中,则是通过合同、知识产权、股权等要素进行生产关系的重新定位和架构,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除了轻资产化运营之外,还有平台化运营,这个已经在《平台化战略法律服务架构》进行了详细探讨。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就是法务战略的必然选择。


四、法务管理的创新


前面提到的跟随变化而变化,这既是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倒逼。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法务管理也是一样。况且我们一直在传统的法务管理的道理上,中国的法务管理起步较晚,一直游离在企业的非主流状态,更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现代法务管理。中国的法务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在新时代的机遇面前迎头而上。


首先是法务价值的自我认知,转变观念走出局限。从更广阔的范围内看法务的价值,更加活跃的姿态进行思维的改变,更高的境界思考问题。尤其是建立法务战略的概念和体系,从公司发展战略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法务应该与律师一样去探求自己服务的产品化。即作为公司的部门应该向提供产品一样给公司或上下游部门提供服务。同时,进行法务服务模块的创新工作,自觉将法务融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再次,建立管理与业务处理相结合的具有法务运营管理性质的内部管理体系,从人员的梯队建设到学习培训与考核,再到客户管理和产品管理,形成一套体系化的运营模式,建立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和以上下游客户为中心的法务定位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五、结束语


“价值”二字看似空乏,却是自我认知和定位的基础。只有法务群体对于自己在公司和商业世界里的定位准确把握,下一步则自然是考虑如何进行更高的位置来全盘布局,谋定而后动,自觉承担起价值所定位的责任。


行云流水,不计语言的规范性,只求娓娓道来。希望法务者共同提高,群起而共勉之。

 

编辑/王昊宇


在读

热门评论

点击看看法律人在讨论什么
<<<<<<< HEAD
======= >>>>>>> 96172cdab5db5d05644eea1a7a596661ab949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