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来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宝藏”!
作为大律师们最宝贵的经验,出庭经验是许多青年律师最想知道的,但每个人的关注点并不相同。在向学员征集了最想了解的十个相关问题后,张健律师针对性地进行了需求提炼,将自己对于这十个问题的理解整理成一篇两万多字的“鸿篇巨制”。
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我们将张律师的文章按照问题分成十篇短文,每一篇文章解决一个疑问。若想完整地理解对庭审认知的体系,建议完整阅读此系列。今天刊出《律师出庭十问》第八问:庭审中发现法官明显偏袒另一方怎么办?
不要冲动,否则一定走向你希望的反面。
01冷静反思自己
看看法庭以前的庭审视频,确认那是法官的庭审风格,还是真的偏袒了另外一方,有时候你认为的偏袒只是一种错觉和误解。
不排除个别法官在庭审中会失去中立性,但作为出庭律师要养成先从自身找原因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效率更高。总是先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必然会带着敌对情绪进行决策和选择,这样就不会再采用非暴力方式与人沟通。当你选择对抗的时候,对方必定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最终说服工作被逼入死胡同,吃亏的还是你,因为现状对你不利。靠外力强迫一个天生独立思考的法官改变,远比说服内心困难得多。
弱者才总是担心被人欺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会变得异常敏感。强者从不会这样看待问题,因为他们从不给被别人歧视的机会,他们总是早在面对法官前,做足了准备工作,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强者更擅长非暴力沟通。
如果法官真的想偏袒对方,完全可以不被你发现,你能感受到的偏见,通常不是对对方的偏袒,而是对你方的否定。
因此,更多时候法庭偏袒对方,是因为对方的说服策略成功发挥着作用,而你的则居于下风。
02措施要有理有节
(1)不要和法庭对抗
法庭让你感觉偏袒对方,仅仅是对我们诉讼策略有效性的反应,就像人发烧温度计数据显示升高那样。这时我们不能将原因归于温度计上,否则你将徒劳无功,贻误战机,错过最好的纠错机会。可以选择抗议对手,但不能和法庭对抗,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你。
不要采取录音录像,不要轻易寻求媒体介入或在自媒体公开发泄不满,也不要轻易采取投诉,更不能采取直接或变相威胁法官的极端方式,在紧张的氛围下,不利于说服工作的展开,毕竟你是为了说服法庭而来,而不是将法官拉下马。不相信法律和证据,不相信自己正确的人,才会选择不正当竞争和同归于尽。
不管你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在庭审都要听从法庭的指挥,不能影响正常的庭审活动,这是对律师的最基本要求。
(2)通过有效反驳对方改变偏袒
前述已经分析,法庭偏袒对方,往往意味着对方的说服策略发挥了作用,有效影响了法庭的判断。因此想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更有证明力的证据和证明方法,找到更有权威的理由对对方的主张进行反击和反驳,将对手KO,裁判除了将胜利给你别无选择。
(3)与法庭进行非暴力式沟通
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优先选择非暴力方式与法庭进行坦诚沟通交流。
当然,在法庭面前要彰显维护合法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你的意志越坚决,越自信,就越让受众觉得原来的判断可能真的存在问题。如果法庭感觉到你在犹豫不决,会进一步使其确信支持对方否定你方是正确的,不采信你的主张没有风险,因为不自信让人感觉你已预见到对你不利的后果并可以接受。
(4)采取的措施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即便确实无法通过与法庭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要按法律规定选择救济措施,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才有可能产生你预期的效果,因为即便你再有道理最终也要回到法律、事实和法定程序上,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和渠道,只能是南辕北辙。
总之,一定不要冲动,否则你的当事人要为此付出代价。

1、《律师出庭十问》第一问:开庭时如何让法官听进我们讲的东西?
3、《律师出庭十问》第三问:庭后是否应该与法庭进一步电话交流?
4、《律师出庭十问》第四问:哪些是庭审中应当重点避免的错误?
5、《律师出庭十问》第五问:如果庭审中感觉法官不是很赞同我方观点,还有无补救措施?
6、《律师出庭十问》第六问:庭审结束后是否有必要和法官沟通,有何建议?
7、《律师出庭十问》第七问:庭审重要吗?为什么很多“大律师”不亲自出庭?
来源:法悟
责编:邓珂玮
排版: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