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币圈刑事案件逐渐褪去了神秘面纱,更加“大众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虚拟数字货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虚拟数字货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极易滋生犯罪或成为犯罪下游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律师经常会接触此类案件客户。想要做好币圈刑事业务,我认为应当从行业、技术、法律三个维度考量。
第一个锦囊:深耕行业
我认为无论做任何细分领域业务,了解行业都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币圈尤甚。自比特币2009年诞生至今,圈内的玩法也从最初的挖矿、囤币,发展到2017年疯狂的ICO资金盘,近两年伴随着比特币屡破前高,DEFI、NFT、GAMEFI、元宇宙等概念相继出圈,玩法多种多样,随之衍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更加复杂、隐蔽。律师在辩护和控告过程中,需要扮演“币圈翻译”的角色,即把币圈行业的事情用法律的语言说给司法机关听,把晦涩难懂的法律用行业的语言说给币圈从业者或犯罪嫌疑人听,而这一切都依赖律师对行业的深度了解。
网上有个段子,大致是形容币圈人的一天,从政治时事到天文地理,从盘面分析到行业动态,从区块链技术到英语,都需要学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行业知识和逻辑更新迭代的速度,作为律师更要时刻跟上客户的进步,否则客户聊什么你却不懂,谁会将案件委托给无法有效沟通的律师?
第二个锦囊:掌握技术
虚拟数字货币是依托区块链发行的,了解和掌握虚拟数字货币相关知识,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当然作为律师不需要对技术掌握得那么深入,但起码底层逻辑要明白,专业术语要明白,什么是区块,什么是打包,什么是记账,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了解,很难获取客户的信任。同时,在具体办案过程中,虚拟数字货币的流向追踪和溯源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专注该领域的律师,最起码应当做到熟练使用相关的区块链浏览器,辅以相关溯源工具,能够清晰明了地将涉案数字货币流向调查清楚。
目前很多项目都依赖于以太坊公链技术,但依据的标准又有所不同,比如NFT是依托ERC721协议,因此会形成不可拆分的非同质化代币,等等。技术是行业和法律有机结合的桥梁,目前市面上有针对技术小白的趣味性区块链书籍,也有一些博主在做相关领域的普及,如果想做好币圈刑事业务,这一课迟早是要补上的。
第三个锦囊:深谙法律
基于币圈案件的特殊性,绝大多数案件都涉及电子证据,必然会对相关司法鉴定进行质证和辩护。因此做好币圈刑事业务,特别是辩护工作,还需要对电子证据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这就涉及《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掌握涉及电子数据鉴定的4个国标、17个技标、42个行标。
目前,部分鉴定机构囿于对此类案件认识上或者技术上的局限,司法鉴定环节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辩护律师如果能有效发现电子证据取证或鉴定环节存在严重问题,有利于扭转案件走势,实现有效辩护的目的。
本篇文章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刘扬律师提供。如果您想对刘扬律师以及对币圈刑事业务办理有更多的了解,请在无讼APP“无讼晚8点”栏目收看往期刘扬律师的精彩授课《币圈常见的行为模式、关联罪名及辩护思路》。课程内容通俗易懂,讲解专业透彻,好评连连!


三个锦囊 | 办了不少著作权的案子,“改编”与“借鉴”还是分不清?
作者:刘扬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责编:邓珂玮
排版:梁萌
审核:赵润众 王雅玉 陈丽娟